让多彩的识字教学亮起来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我采用了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会生字。
一、创设情境,多层次地引导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我经常为他们创设丰富多采的教学情境,多层次地引导他们识字。
比如,在教学《识字4》一课时,我对11个动物名词专用字的学习作了这样的安排:
师:课文写了哪几种小动物?请你们读一读儿歌,把这几种小动物给圈出来,多读几遍。(生读,让孩子们在文中识字。)
师:聪明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呼唤这些小动物,好吗?(老师指正,在检查中再次接触生字。)
师:听到我们的呼唤,小动物们可高兴了,这一高兴可不得了了,它
们一下子跑到了画面上。位置变了,还认识吗?(出示和课文有关的
夏景图,在画有小动物的画面中看图识字。)
师:你们听,什么声音?(画外音:小朋友们好!我是小蚂蚁。你
们能读出我们的名字,真是太高兴了!可是只有真正了解我们的孩子才是我们小动
物的好朋友,你们谁了解我们呢?谁是我们的好朋友呢?那就赶快拣你喜欢的最
了解的小动物给大家介绍介绍吧!)哟,小蚂蚁都提出要求了,看谁能做小动物
的好朋友!。(把识字教学和学生各自的生活情景紧密地结合起来,让识字
变得生动轻松。)
师:天黑了,小动物们都回家了,却留下了这些字宝宝,还会读吗?看谁读得快!(去掉拼音去掉小动物再次识字)
这样不断重复出现所学的词语,生字的识记就有了层次,有了坡度,也为孩子们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供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了他们的识字欲望,使他们主动识字,快乐识字。
二、 注重引导发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识字教学不仅仅只是把教科书上规定的那几个字教给孩子,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独立识字,品尝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喜悦。
比如,在《识字4》中,我又这样加以引导:
(画蜘蛛网的图),
师:孩子们请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蜘蛛网和“网”字差不多。
师:你真会观察!“网”字就是一个象形字!
师:(出示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和蜘蛛),孩子们再观察,这些字又有什么共同点?
生1:我发现它们都带一个虫字旁。
生2:我发现它们都是动物。
生3:我发现“蚂”的读音和右边“马”的读音一样!
师:这个发现太伟大了!其它几个字呢?
生:其它几个字也都是这样的!
师:真好!象这样,一边表示读音,一边表示意思的字,我们叫它“形声字”。以后呀,我们就可以借助形声字的这个特点认识很多很多的字啦。
这样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发现,就大大地培养了他们的识字能力。
三、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自己当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让他们自己想象字形象什么。记得在一年级刚学习生字,学到“个”的时候,我问:“你们想一想,怎样记住“个”字呢?有的孩子说:“人字下面加个1就念个”有的说:“八加1等于个”还有一个孩子说:“一个人坐在一跟棍子上。”孩子们都笑了,这时下面有人小声说:“只有猴子坐在棍子上,哪有人坐在棍子上啊!屁股不疼啊!”听了他的话,孩子们笑得更厉害了。我顺势引导:“虽然他的想法不太合乎实际,但是只要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宝宝,就是最好的!”这样,孩子们在笑声中记住了“个”字。象这样的笑话还有很多,比如孩子们把“工”说成一跟小棍,上面撑着天,下面支着地;把“弟”上面的倒八看成是弟弟扎的羊角辫;“高”这个字给了孩子们更大的想象空间,有的孩子给它编了顺口溜:“登高望远‘高高高’。”有的孩子从字形上分析:“‘高’字的开头就像一座高楼,两个‘口’就像窗户。”孩子们还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小字谜:有的说北京升起红红的太阳是“景”;有的说一户人家着火了是“炉”;还有的说我们的学校是“示”(因为我们所在的学校是第二小学,简称二小)我不禁为孩子们竖起大拇指。孩子们丰富多采的想象让课堂发出了和谐的音符,使识字教学开放而灵活。
语文课堂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一个个汉字连缀起来那就是一片放飞的天空。让多彩的识字教学亮起来,让快乐的课堂动起来,让孩子们的想象飞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