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稍复杂分数对比练习后,给孩子们留下了两个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或收获写下来。
2、每人编写一道分数乘法和一道分数除法问题。提示:编写的题要合理、通顺,自己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和答案。
学生课后作业反馈和展示:
第一个作业:学生心得
阅读了孩子们的心得体会,可以看出孩子们的用心和所获,做老师的也很欣喜,下面晒晒孩子们的作业。
有的孩子是针对一道题,通过分析、画图、列等量关系写出了自己是如何理解题意、进行解决的;
有的孩子也是针对一道题,通过正确解法和错误解法的对比分析来理解如何解决稍复杂分数问题。
有的孩子写下了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悟出的解决这类问题的“小窍门”。
总之,孩子们从不同角度写出了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悟所得,相信孩子们通过这次学习反思所得的收获远大于课堂上的所得。
第二个作业:编写两道题
每个孩子编写了一道分数乘法和一道分数除法问题。小自习时间,我们在三人小组内对编写的应用题进行了解答和反馈。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是出题人,另外两个成员都要解答这两道题并写上自己的名字。为节约时间,程序是这样的:(为了更好的说明,这里把3个人分别记为1号、2号和3号。)
首先,1号出的题让3号先做,同时,1号做2号出的题,2号做3号出的题;都做完后,交换试卷,1号出的题给2号做,同时,1号做3号出的题,2号做1号出的题。这个过程保证每个人都有事干,而且每个人都做了两份试卷,中间也没有太多的等待。
然后,出题人给两个做题人批改作业。
最后,老师检查,并对完成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
无论是出题人,还是做题人,孩子们都做到了字体工整、书面整洁,从整个卷面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心意。对于出题人不仅认真批改,还写了评语,虽然简短,却也看出孩子们的用心。
编写应用题,然后在小组内让其他同学来解答,最后批改。整个过程,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不仅理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还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孩子们之间的友情。
老师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稍复杂分数问题之后设计的一节课,可以说是对比练习课,也可以说是整理课,还可以说是复习课。
讲完这节课后,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今天的课堂比以往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很大活跃,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主动参与学习,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整节课涌动着孩子们思考的神情、思维碰撞的智慧以及成功的喜悦。
在“根据要求做题”环节,由解决问题到提问题,再到填条件,逐步加深,学生思维变得开阔,气氛异常活跃。孩子们踊跃举手,甚至站起来大声喊道:老师,叫我!叫我!这种急于表达想法的学习氛围,带动所有孩子的思维和兴趣。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在今后的备课中,要多关注以下几点:
首先、应更深入地研究理解学生,考虑他们的学习方式,理解不同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成长的利弊,力求使教学设计更有利于他们去体验、去理解,更注重对他们学习方法、学习情感的培养。
其次、练习题的选择和设计不应要有层次、有深度,还要有形式的变换和整体结构的联系,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体现课堂教学的知识之美和学习之乐。
再次、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强调“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明白线段图能更清楚地展现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从中能找到与众不同的解法,能更准确地把握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等等,只有让学生真正的明白其作用,才能有用的意识,从而形成用的习惯。
最后、关注开放题的教学并做到及时反馈,比如课下编写问题,不仅对于自主思考的学生是一种鼓励,让他们更加积极地进行深入和深刻的思考,而且不断的成功会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对自己充满信心。
总之,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