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黄河游览区一日
对于黄河的印象,在那年少时挽起裤管摸鱼的快乐,在那学生时假期回家途中的期盼,在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句的豪迈,在那“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歌声的壮丽。很想带嘟去看黄河,触摸一下黄水黄沙的温度,感受一下母亲河的胸怀。
嘟最近的自我意识好像很强,很希望一切能按他个人的想法行事。比如,大人的手机响,他就非要接电话,然后一声不吭,开心地随意按键,一会儿就把电话挂了。还有,嘟妈给嘟讲《卡梅拉之我爱小黑猫》,刚讲了两页,嘟就不听了,连比划带嚷嚷,指着天花板上的灯给嘟妈看,告诉嘟妈那是“灯”。更夸张的是,有次嘟奶抱着嘟在小区玩,有小两口为中午卤面怎么蒸才好吃的问题争执了起来,大声而紧急地进行你一言我一语的“交互”,嘟从奶奶怀里挣脱下来,跑到两人中间,也大声地“啊@^*?#$!*%^&#!~”几句,似乎在说“你们聊的那么起劲儿也不叫上我”,其中一个忍不住“扑哧”笑了出来,另一个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不争论了,蒸面条去。
继续去黄河。转眼就到了黄河游览区,下车后看到一片荷叶田田,虽然没有一支荷花哪怕花苞,单是那片翠绿就很惹人喜欢。众人登上荷叶池上面的桥,桥上的铁轨和石板似乎有些年头,都有磨损,有的地方还少了一大块,很吓人的样子。不过,登高可以俯看荷叶,遥望炎黄二帝,广角浏览景区风光,大家还是决定走过桥去。小心翼翼,一路无话。走到桥头,突然发现前面被铁栅栏封住了——回头望望,好吓人的“危桥”,晃晃悠悠再退回就太不爽了。就用头往铁栅栏试了试,嘿,能出去!先出去一个大人,再两个小孩,再过两个大人,火速离开。
第二站是岳山寺。路上说说笑笑,时而停下拍几张照片,嘟被祺祺妈、嘟奶、嘟妈轮流抱着,天公也作美,晴转多云了,还没觉得累就来到了岳山寺的顶峰——浮天阁的脚下。小孩子们好像对路边的玩具更感兴趣,就给他们买了木刻的鳄鱼和恐龙,小东西放到地上时尾巴还会动,倒也挺好玩。之后又走了一段曲曲折折的山路,过了一座生在峭壁上的吊桥,浮天阁就在眼前了。爬了好一阵子,数够了100层阶梯,终于能触摸到它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浮天阁的里面还可以向上爬,空间有些狭小,到处都应该贴“小心碰头”,很像《西游记》里唐僧金光寺扫塔的场景。祺祺以累为名,嘟妈以祺祺为名,不爬了。嘟奶和祺祺妈却意犹未尽,非要抱着嘟去最高处“望”,看嘟也一片向往的样子,只好同意。从塔顶下来的时候,嘟还精神的很,刚走到山脚却已经进入熟睡。之后在树荫下吃点东西,喝喝水,补充一下能量,嘟也醒了,和祺祺哥哥玩了一会儿。
走到黄河滩时,多云转晴,只好先在树荫下躲过炎炎烈日,嘟不知疲倦地跑东跑西,用小铲玩土,还大声说话不让大人休息。等到快四点,太阳终于温和了些,沿河边行走,找到一洼浅滩,嘟却睡着了。抱着嘟一脚下去,居然是黑色的污泥。伴着着淡淡的污泥味道,和着野草和泥沙,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稍不留神就滑一下,不由得让人想起红军过草地的艰辛。不远处有几对情侣携手走在沙滩上,像是开始着人生的长征。
黄河滩与海滩不同,除了有沙,还有泥,泥沙混在一起增加了粘性,被水冲积成漂亮的花纹,花纹的密度也随远离岸边而变强,显示着水流冲力的差异(本段纯属个人感性认知)。用脚踩在上面,硬硬的、凉凉的,稍微踏上几下,就会冒很多的水。要是嘟能玩该多好啊!嘟平时在家白天要睡四五个小时,今天只顾着看新鲜了,连一个小时都没睡够呢。思想斗争了一会儿,还是决定把嘟叫醒。当嘟挣开眼睛,小脚走在沙滩上,一下子就进入了状态,走啊,跑啊,拿着铲子挖沙啊,一点都没有哭闹,很是让人欣慰。
嘟太开心了,他在沙滩上踏出一大片水,使劲儿用脚踩着,极像在家洗脚时,水花四溅。他一会儿用手啪啪地拍着沙地,一会儿铲一铲子沙扔到一边,一会儿抓起一把沙想放到嘴里尝尝,自得其乐。带嘟去浅水处行走,更是让他乐翻了天,自己锵锵锵向前走的飞快,奶奶在后面想保护他,都快跟不上了。
在回停车场的路上,偶然发现一个很大的孔雀园,可惜没空等待他们开屏了。同样的待遇留给五龙峰、跑马场,放在下一次机会吧。
最后,重温一下地理课上的黄河的知识: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区,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分为三级阶梯,逐级下降。最高一级阶梯为青海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为黄土高原,海拔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为华北大平原,海拔在100米以下。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从南到北属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