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我读《论语》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9-16 10:54:46 作者: rapoo

我读《论语》

还是学生的时候,就背过一些《论语》中的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现在想想,那时的学习,无非就是为了考试而已。只求会背、会译,其中之意,不过是教师的解析,而缺少自己的思考。

再诸如见贤思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皆是出自《论语》之中,写作之时用到这些词,有时也很少慢慢体会,只知《论语》是一部经典,孔子是我们的祖师。

孩子成长之时,也正是经典诵读热之时,于是再陪孩子诵读《论语》,便与上学时学习《论语》的篇章有了不同的感受。或许是生活经验的积淀,也或许是知识内涵的丰富,从《论语》中倒也读出了一些启发、一些思想。而仅限于诵读层面的我,始终无法体会《论语》的真谛。

假期将至之时,校长荐书《论语心读》。闲暇时翻阅,才知作者柳恩铭是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局长,一个从政者如此研究学问,如此热衷于儒家思想,是为什么呢?读前言方知,作者“重新解读论语的冲动源于对教育的思考,源于寻找教育迷失的本真,目的在于构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在于培育养护中国人的心灵的沃土。”于是,作者便在这一些人眼里枯燥无味的《论语》里读出了真实的儒家、唯美的儒家、永恒的儒家。在作者的心里,《论语》就是当代人的《圣经》。

于是,我便怀着一份神圣的心情阅读起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一句烂熟于心的话却让作者解出了新意。“传不习乎?”,作者倾向于的一种解释是:“自己讲授的东西自己认真研究和实践过吗?”这也确实是对教育者,对我们一线教师的一个警醒。

儒家倾向于成败归因于内,归因于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我们也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想想每次失败之后或失意之时,我们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还是静静沉思,从自身找原因呢?其实,两种不同的做法就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情与结果。怨天尤人只会让自己更加郁闷,对周围的人产生不信任感,多完成一些事情失去兴趣和信心。而自我反思却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能够让自己找准前进的方向,能够在失败之后不气馁,失意之时不放弃,向着新的目标,开始新的征程。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或许这句简短的话我们也都了解它的意思,但我们是不是能做到呢?我们的郁闷就在于此,总是“患人之不己知”,总担心自己的做法别人不理解,正是这种担心,让我们的心中充满怨气,充满千千结,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工作怎么会是快乐的、幸福的呢?作者从这一句话中进行无限延伸的思考,因为他看到了这里有儒家“反求诸己”的修身精神、原则、态度和方法。

细品《论语心读》,与作者一起感受厚德载物、天下为公的儒家伦理,感悟以人为本、有教无类的教育情怀,静思积善成德、慎独正己的修身方法。乐孔子之乐,美儒家之美。“半部论语治天下”,或许对自己来讲“治国、平天下”之话题有些宏大,而“格物、致知、修身、齐家”便也是人生至善至美的追求。

有些书要浏览,有些书要精看,有写书要诵读,有些书要品味,《论语》就是一部需要诵读的经典,《论语心读》是一本值得品味的著作。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