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笑声
儿子承承在校讯通阅读俱乐部组织的“宝贝故事秀”活动中夺冠,我这个“冠军妈妈”得以有机会同其他优秀家长交流亲子阅读的想法与做法。下面,是今天我在“第十八期阅读俱乐部会员活动”中的发言稿。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校讯通阅读俱乐部的工作人员,是她们让我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家庭阅读方面的想法和做法。其实,再坐的家长朋友都是非常关注孩子早期阅读的优秀家长代表,你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所以,今天我给大家的交流谈不上什么“传经送宝”,充其量只是“抛砖引玉”。
我的孩子李世承现在5岁11个月了,在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幼儿园大二班上学。他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小男孩,天赋不是多么的聪明,这次讲故事比赛,是他第一次登上舞台,只是庆幸的暂时取得了第一。当然他的冠军,有一些客观原因存在:1、由于天气原因,那天只来了20个孩子,人数并不多;2、参赛孩子中年龄有悬殊,我们属于年龄稍微偏大的范畴,语言肢体等各方面成熟一点;3、我们所选的体裁为绘本剧,可能在新颖度方面也领了先机。当然,抛除这些客观的因素外,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归功于我们进行长达两年多的系统、不间断阅读实践。所以,今天,我就肤浅的将自己与孩子一起读书的过程、体会与大家交流分享。
今天,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展开叙述:
一、大声朗读、培养习惯、产生兴趣的第一个月;
二、坚持阅读、养成习惯、边读边聊的第一年;
三、有效阅读、自成一统、演绎结合的第二年;
四、承承变化、妈妈变化、一路走来共同成长。
在谈这四个话题之前,我想将自己在《朗读手册》绪论中看到的这样一句话拿来与大家分享。这句话我非常的喜欢,并将它作为我行动的标尺。“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史斯克兰吉利兰《阅读的妈妈》”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孩子呀!相信,所有看到这句话的人都和我一样特别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样的妈妈,相信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这样富有而幸福的孩子。在坐的妈妈们、爸爸们,让我们再来品一品这句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史斯克兰吉利兰《阅读的妈妈》”
言归正传。下面我先来谈一谈我们亲子阅读的第一步,也是我觉得非常关键的一步:大声朗读、培养习惯、产生兴趣的第一个月。
这第一个月,非常的重要,我称它为“桥梁期”。它就是一座桥梁,一头站着懵懂不谙世事的孩子,一头是茂密的森林、未知的乐趣。而,能够让孩子提起兴趣、鼓起勇气,走上这座桥、通过这座桥,最终领略到桥的另一端美好的世界,我们家长需做的就是最初全心全意的搀扶、相帮。
时至今日,我仍清晰的记得第一次把绘本故事带给孩子时孩子雀跃的语气与羡慕的眼神。那时我不是手捧书籍为他大声的朗读,而是只是绘声绘色的“口述”。那是2007年12月16日的上午,一个暖暖的冬日,就在那天,我走进了河南省实验小学,参加了由校讯通主办的“与好书相伴、让梦想起飞——2007年校信通《家长会》年终回馈活动”为主题的阅读活动,第一次近距离的看到了儿童阅读推广人梅子涵教授,第一次知道了“绘本”,第一次面对面的聆听了梅子涵教授带来的绘本导读《月亮,生日快乐》、《猜猜我有多爱你》和《爷爷一定有办法》。我也是第一次发现原来绘本故事也可以这么精彩?它和孩子的世界是那么的相似,它们都是童话的。而只有我们相信孩子本身就是童话的,孩子的童年是童话的,我们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孩子一起“同频道”的交流成长。而这种由绘本、由书籍、由文字所润泽的充满智慧、幻想与思考的童年则是幸福的。我也要将这么美的绘本故事读给我的孩子听,我也要让它的童年充满诗情画意。
所以,回来后,我迫不及待地凭借我的记忆给孩子口述了一下这三个故事,孩子对他们充满了好奇,急切的想要得到他们。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开端呀!它印证了一句话: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是爱读书的!于是,我们母子间定下了这样的约定:下午就到购书中心去买到这三本书。可惜的是当时只找到了两本《月亮,生日快乐》和《猜猜我有多爱你》,而《爷爷一定有办法》则没有找到。抱着这种得到的喜悦和未得到的期待,我们开始了阅读之旅。
与此同时,我为自己购买了梅子涵教授编著的《儿童文学》和《相信童话》,还在不久后的一个机会得到校讯通的赠送图书《朗读手册》,我开始如饥似渴的阅读他们,为自己的理念提升导航。下面,我就着重讲一下这一个月,我们如何进行亲子阅读的?
1、睡前固定时间的阅读时段成了我们母子一天中最为快乐的时光
我们进行亲子阅读一般都是放在晚上睡觉前的那段时间,时长从10分钟到40分钟,甚至一个小时不等。临睡觉前,是忙碌一天的我们最为放松的时段,这个时候的母子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肢体接触、情感碰撞。于是,我们每晚会坐在被窝里进行“袋鼠式”的阅读活动。(解释“袋鼠式阅读”:孩子在前,妈妈在后,妈妈双臂环绕做“抱孩子”状,然后将绘本书放置面前,共同注视、翻页。于是,一前一后,一大一小,端坐挺直,直视书本,温馨舒适)但是,我发现,在最初的阅读时段,孩子虽然喜欢读书,但他的倾听习惯不好、阅读兴趣不浓,连最基本的集中注意力都很难。所以,在这个时候,如何提高孩子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是这样尝试的:首先,用“高分贝”的声音来吸引他的注意力。因为,高昂的声调会对他的听觉感官进行有效刺激,促使他注意听讲。果不其然,刚开始他很乖。但,10分钟不到他就会四下张望、小嘴小手忙个不停。这种“高分贝”的朗读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这个时候,如何有效防止他乱扭乱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讲的其次,在他视线范围内不放置能诱惑他的玩具等,并采用“袋鼠式”的阅读姿势防止他的乱动。当他出现思想抛锚时,我会停下来,静静地看着他,并将他的小脸转向我,四目端望,让他知道自己错了。第三,我会时不时的将文章的小动物名字或有趣的故事情节作为问题来向他提问,以检查他是否在专心听故事。在这样的“搀扶”中,孩子逐渐对睡前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约一个月),发展到如果我哪晚不给他读书,他就闹情绪、甚至哭鼻子,特别伤心。我知道,他已经开始喜欢上阅读了。
2、改变家庭中的读书环境为孩子营造浓厚阅读氛围做基础。好的环境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试想:家中有一面大大的书柜,陈列着爸爸妈妈和孩子的书籍;平时晚饭后,没有喧闹的电视节目声,只有各自静静的读书声。那么,我们的孩子会不热爱读书吗?
亲子阅读越久,这个想法愈发的强烈,于是,我将另一卧室一面墙全部打成书柜,看起来非常气派。之后,我和孩子赶紧将我们各自的图书运到这里来,并分别为它们找到“自己的家”。于是,这间有了书柜的卧室便被我们亲切的称之为“书房”。自从有了书房后,读书的感觉变了,每晚的阅读不是从我们直接坐到被窝里开始了,而是从书房开始了。我们会在自己的书架上取下今晚要各自阅读的图书,将它运到卧室,这种感觉不亚于从美味的蛋糕中切下自己最喜欢的一块儿小心翼翼的捧着准备品尝。
3、灵活跳跃的阅读方式方法是激励孩子爱上阅读的法宝
在最初的阅读尝试中,我们渐渐不满足于床上“袋鼠式”阅读的单一形式,而是不断在创新着我们的阅读,这灵感完全来自于每日的亲子阅读实践。
首先,我们创设了“开火车”游戏。漱洗完毕后,我们从卧室开始了,我在前,孩子在后;我高举右手、振臂高呼:“开火车、开火车,火车开到哪里去?”儿子在后双手拽着我的衣服,大声回应:“火车开到书房里!”于是,我大喊一声:“收到命令!出发!”我奋勇向前奔跑,孩子乐颠颠的在我身后随行,我们口中都大喊“呜呜”声,一同来到书房。你且看,此时的孩子兴奋的做着如下动作:脱下拖鞋——爬上椅子——再爬上书桌——再沿至他的书架前——开始挑选他喜欢的今晚阅读图书——然后兴奋地再按原路返回——从书桌跳到椅子上——再跳到地上穿上拖鞋。每每看到孩子这一连串的动作,我心里总是暖暖的、甜甜的。接下来,便是他在前,我在后,又一次的“开着火车”回卧室,开始我们今晚的阅读之旅。而完毕之后,再次开着我们的小火车将书送至书房。如此几遍,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大增,也非常期待着第二天的阅读。这种“阅读期待”让孩子的兴趣盎然,对第二天要读的好书更加的期待,当然,第二天的读书质量也就越高了。
其次,我们不单单买书读,还和同事换书读,并进行读后交流
“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话一点没错。在不停地买书读的同时,为了让孩子读到更多优秀的图书,我和同事商量着开始互相换书看,并告诉孩子缘由:阿姨将哥哥(或姐姐)喜欢的书借给你看,是因为他们知道你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他们特别喜欢你。这样一遍遍的“言语刺激”,结果使孩子对于“我就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这样的自我评价快速形成,并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去做;而且,由于榜样的力量,孩子也非常迫切的希望能早点读到哥哥(或姐姐)也喜欢的那本书了。如果我不给他读书,他就是伤心的说:“唉,那样我就再也不是爱读书的孩子了,哥哥姐姐再也不会借给我书读了。”看到有孩如此,还有什么能成为阻止我为孩子读书的理由呢?
一段时间读完后,在还书的时候,我还会有意识地对承承说:“承承,这位就是借给你书的阿姨,快,谢谢她。”不等我说完,孩子就大声感谢起来。我还拉着他去认识这位哥哥(或姐姐),和他喜欢同一本书的哥哥(或姐姐)短暂的交流他们的读书心得。而正因为孩子喜欢读书了,懂得分享了,也将自己喜欢的图书借给同事的孩子看,如此以来,他还交了好几个新朋友呢。
现在我们“借书”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不但同事之间换书看,而且还在得知校讯通阅读俱乐部办理借书卡的第一时间办了借书卡。如今,这些优质的图书成了我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今天,我想借此机会真诚的感谢校讯通读书俱乐部,因为我们是其中的收益者。谢谢你们!
下面,我要阐述今天要谈的第二大方面:坚持阅读、养成习惯、边读边聊的第一年。
如果说最初的亲子阅读都是我大声的为孩子朗读的话,那么接下来近一年的实践中,我们在读中开始有意识的边读边聊,读文字变成了读图、变成了思考,有了我们自己的思想在里边了。
如果说成功有秘笈的话,那它一定是“坚持”。无论什么事,只要我们为之去坚持,就一定能有收效,亲子阅读也是这样。我们既然看到了它的好,它对孩子将来所拥有的清明人生所做的坚实铺垫、所打的幸福底色,那么,我们作为家长为什么不带孩子一起坚持呢?所以说,我的孩子能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与我长期的坚持分不开的。现在的承承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书,只要我给他读书,不管此时的他在做什么,都会统统停下来,全神贯注的依偎在我的身边听我读。
在不断深入的阅读中,我发现孩子不再满足于“听”的状态,他有话要说,有想法要表达。“妈妈,什么是‘自言自语’?”“自言自语就是自己给自己说话。”“哦,我知道了。”像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孩子来说生僻的词语会不断的出现,孩子的提问说明他不太理解,我浅显的解释有助于他对该词的理解,也有助于他对这个词所在的语言环境的理解。久而久之,他的理解、运用能力在加强。 在读《大熊有一个小麻烦》时,“妈妈,大熊为什么不高兴了?”“那是因为没有一个朋友愿意听他把话说完,他们都不知道它遇到了小麻烦。”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孩子开始了思考,家长一定要抓住这个最佳时机,停下来与他交流,让他得到满意的答案。在读《花格子大象艾玛——过化妆节》中,“停!妈妈,我知道了,花格子大象艾玛低头看到河水中自己的倒影时想到什么了?它肯定在想:要是有一个大象化妆节就好了。这样别的灰色的大象可以化妆成我,而我也能化妆成灰象了,而且是独一无二的灰象。”“是吗?那,我们一起往下读,看看你和作者想的是不是一样?”“哇!你好棒呀!你怎么和作者想的一样呀!承承,妈妈要和你握握手,你已经具备了一个小作家的基本素质了。”当然,像这个层面的交流已经属于“深度交流”了,孩子的思维开始跳跃,开始与文本本身“对话”了。
像这样的读书在继续,像这样的交流在继续。书越读越多,道理越来越明朗,思路越来越开阔。书,这样一个未知的世界就悄然无声的为我的孩子打开了一扇门。
一年的坚持后,我和孩子又迎来了有效阅读、自成一统、演绎结合的第二年。
阅读的习惯已经养成了,阅读兴趣已经产生了,阅读的魅力已经彰显了,这个时候,我和孩子携手共读的路又宽了。我们的亲子阅读开始了向着新的方向前进了:演绎绘本,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
适宜的表情、夸张的动作、多变的语调、自创的情节,这是我们将所读绘本整篇故事或片段进行二度创作所演绎出来的绘本剧。它是我们自己对绘本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也更是一种和作者、和故事主人公心灵碰撞的一种体验,它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快乐。
举例子:《一园青菜成了精》绘本,这是一本有趣的绘本书,它里边不是故事性的文字叙述,而是一句句童谣连成的童话。我们知道,童谣以其短小精悍、趣味盎然的特性伴随着孩子的童年,绘本更是为孩子童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这两者都是孩子们所喜欢的。现在,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形式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它的文字内容如下: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
最近几天没人问,他们个个成了精。
绿头萝卜称大王,红头萝卜当娘娘。
隔壁莲藕急了眼,一封战书打进园。
豆芽菜跪倒来报信,胡萝卜挂帅去出征。
两边兄弟来叫阵,大呼小叫争输赢。
小葱端起银杆枪,一个劲儿向前冲。
茄子一挺大肚皮,小葱撞个倒栽葱。
韭菜使出两刃锋,呼啦呼啦上了阵。
黄瓜甩起扫堂腿,踢得韭菜往回奔。
莲藕斗得劲头儿足,胡萝卜急得搬救兵。
歪嘴葫芦放大炮,轰隆隆隆三声响。
打得大蒜裂了瓣,打得黄瓜上下青。
打得辣椒满身红,打得茄子一身紫。
打得豆腐尿黄水,打得凉粉战兢兢。
藕王一看抵不过,一头钻进烂泥坑。
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
一句句诙谐的语言,令一种种普通的蔬菜在纸上变得鲜活起来,引起了我和孩子的捧腹大笑。看,弯弯的小豆芽不正像跪倒在地的小兵吗?韭菜和小葱不就是刀和枪吗?葫芦肚子里不就是有满满的籽吗?凉粉本身不就是潺潺微微战兢兢吗?藕本身不就是生活在泥土里吗?童谣意思浅显,不难弄懂,这一园牛气冲天的青菜让孩子足足的乐了一把!
第一遍,我一句,孩子一句,我们一起大声地读、大声地笑、大声地交流;
第二遍,我和孩子都按耐不住内心的快乐,索性从被窝里站起来,你一句我一句的开始进行“表演诵读”,身体的频频接触中让我们感受了更多的快乐。
……
最后,孩子是藕王,我是胡萝卜,我们各自率领我们的菜兵菜将们开始了一场厮杀。这是一场文明的战争,我们各自以两个卧室为界,先是各自夸奖自己本园青菜的郁郁葱葱,而后引起矛盾转战客厅开始打仗。……
这种绘本剧的演绎在我们后来的亲子阅读颇为常见,就在刚刚承承参加“宝贝故事秀”的比赛中我们进行的就是这种形式。演绎中,我们拾获了一路的快乐、留下了一路的笑声……
最后,我想来谈一谈阅读过程中承承变化、妈妈变化、一路走来共同成长。
在亲子阅读的路上,我同孩子一起阅读了大量的优秀图书,孩子逐渐变得爱读书,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而我作为家长也成长了很多。下面,我特别想就承承读书以来的变化谈一谈:“小故事,蕴含大道理。”久而久之,承承的变化就显而易见:
(1)、承承渐渐的知道在一些场合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爷爷好!”等;而且,非常大方、非常主动。
(2)、承承知道了与人交际的简单礼仪:懂得分享、倾听、宽容、感恩等;
(3)、承承变得开朗自信:无论人多人少,他都非常乐意表达自己的意思,主动表达意识很强;
(4)、他变得很容易沟通:当遇到一些对错矛盾、承诺无法按时兑现、意见分歧的问题时,我发现,只要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承承都很容易理解我,并接受结果,生气、发小脾气的次数在减少;
(5)、特别爱劳动,责任意识增强。他逐渐的体会到他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他也是家庭一员,也有他需要尽的责任,例如:帮妈妈做家务、提东西、整理自己的玩具等。男子汉的责任意识在苏醒、增强。这为他将来长大成人所要承载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来讲都是那么重要。其实,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男孩子要穷养”,道理是一样的。
当然,我也有很可喜的变化:快乐的亲子阅读带给我无穷的动力,白天的工作时间,我积极主动地去做好每一件事,不再是“叫干啥就干啥、应该干啥才干啥”的被动,而是创新的、有自己思考想法的开展工作。而在“学习做家长”方面,我急躁的脾气也开始变得温和,“静能生慧”,我今后还需变得再“心平气和”一点,特别是当我阅读了薛瑞萍老师编著的《请跟我来——当好一年级家长》这本书以后,这个想法愈发的强烈。因为我知道,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我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我的孩子身心健康的长大。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我家书柜里的书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多、翻阅的痕迹越来越多……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孩子读的书越来越多、知道的知识越来越多、对外面的世界越来越向往、他的梦想也变得越来越大……
谈到此,我忽然想到了著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金波说过的一句话:“有人说:拥抱孩子,是给孩子们身体上的维生素;我说:给孩子阅读一本好书,就是给孩子们精神上的维生素。”不可否认,孩子身体的成长发育需要这样那样的维生素,我们作为家长也会根据他的身体需要为他及时补充这种维生素。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关注孩子精神方面所缺乏的维生素呢?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准确的判断出孩子精神喜好,正确的通过读书为他送上这精神的维生素,岂不是培养了营养更全面的孩子?(当然,我在以前的博文中阐述过这种思想,博文题目就是《为孩子精神送上维生素》这种维生素从哪来?从书中来,就让我们坚持亲子阅读,坚持“每天读一读,营养一辈子”吧。
最后,把我的博客推荐给大家,便于今后我们多多交流。也更像阐述一点:读写是一家!在坐的家长朋友们,既然,我们已经迈开了关注孩子早期阅读的第一步,既然,校讯通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博客这样一个交流平台,今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陪孩子一起读书的同时,用心在博客上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为今后我们对这段美好日子的回望留下深深的痕迹。
博客名:与你同行;
昵称:漫步云端(跑);
博客地址:http://blog.xxt.cn/wfx1993
谢谢大家的分享,有不到之处,还敬请在坐的家长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