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整顿衣裳起敛容作文

发布时间: 2017-10-21 11:30:00 作者: rapoo

整顿衣裳起敛容

——《数星星的孩子》课堂实录及反思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29课《数星星的孩子》

所用班级:黄小二(7)班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2011年4月13日中午第一节

教学目标:

1、 通过多种识字方法,认识“撒、玉”等9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反思:一直以来,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字词教学大都成了“浮光掠影”的点缀。教了小学低年级,才认识到其实阅读教学讲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怎样让字词教学与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字词教学不孤立,显得丰满,学生又学得轻松有效,成了我一直以来所思考的问题。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比较经典的课文,针对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第一课时的教学我牢牢抓住词语教学这一点,内容定为初读课文,把握文意,通过多种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解词、习词,落实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同时,通过解读中心句,培养孩子的语言理解、感悟、积累能力!

一、导入:

师:小朋友,你数过天上的星星吗!你能数得清吗?在我国汉朝,就有一个数星星的孩子,他认为天上的星星只要看得见就能数得清,那他数星星都发现了什么秘密呢!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29课《数星星的孩子》

师:请大家一起读题目,

学生齐读题目

师:这里面有一个多音字,大家都读对了,是哪个字?

生:数(读三声)

师:它还有什么读音?

生:数(四声)

师:谁能用它组一个词?

生:数学

反思:课题中有难字,该认;课题中有题眼,该学;课题概括了全文的内容,该读。揭题识字,让孩子们认识“数”是个多音字。但这个环节只是让学生说了“数学”就轻轻带过,却忽视了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无数”,很好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二、初读感知

师:那么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呢?他数星星又发现了什么秘密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求:第一,读通顺;第二,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书捧起来,开始——

反思:顺着课题抛出问题,形成教学主线,简明扼要,提纲契领。只是学习要求的提出有点不符合认知规律,应该是先读准字音,再读通顺吧,是不是会更好!

生读课文(将近五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读的时候啊,我发现我们班同学读得又认真,声音又宏亮,并且学习习惯特别好,读完以后啊,马上就坐好了,老师真喜欢你们!

反思:一直觉得,虽然我们不是专业演员,也不是专职的演讲者和朗诵者,但我们的教学需要激情的语言。不管是课文诵读,还是文本解读、课堂评价,都应该有自己的声音有温度,放光芒。极具亲和力,不吝啬自己的表扬,真诚而毫不做作,这一直是我课堂上对自己还算满意的地方。

那么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啊?

生:张衡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我们读了一遍课文,看谁读得最认真?

生:第五自然段

师:那请你把第五自然段读一下好吗?

师板书:张衡

师:这个衡字真难写,你以前见过这个字吗?

生:没有

师:请读准这个字音。(学生齐读)我们说得“平衡”的“衡”也是这个字了。

张衡长大以后成了什么?

生:成了天文学家

师板书

反思:现在想想,这一环节到底是有效还是无效?这两个问题,学生可以很快地从文中找到答案,原本是想锻炼孩子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可事实上,这两个问题,根本不需要思考,学生只需从文中找一下就行了。

三、学习生字

师: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张衡长大以后了成了天文学家,那他小时假是怎样的呢?在学习之前呀我们要先像张衡一样,张衡呢是数天上的星星,我们也要数星星了,这些星星啊就是我们课文里的生字,我们也要仔细地把他们找出来,并认识它们。

请对照课后“我会认”中的生字,在课文里圈出来,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可以借助下面的拼音,拼一拼,并多读几遍。

反思:因为是临时抽课,自己也不晓得会抽中哪一节课,所以事先做好的生字卡有鱼形的,有树叶形的,惟独没有星形的,下课后同事说如果能用星形的生字卡就更好了——数星星嘛!

学生圈生字,自读。

师:谁圈完了读完了用你的姿势告诉老师。请把你圈出的词语大声地读一遍。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书合到桌上,老师也把这些生字挑了出来,看看你还认识他们吗?

出示生字卡

师:出示“衡 ”认识它吗?读一读!(生读)谁能用这个字组个词?

生:张衡 平衡

师:出示“汉” 这个字呢?认识吗?谁能给它也找个朋友?

生1:汉朝

师:真好!我们所知道的张衡他就是汉朝人。

生2:汉族

师:对啊,我们都是汉族人。

生3:汉水

师:对吗?老师把汗水的汗板书一下,大家看看。(板书到黑板上:汗)不过,不影响你发言积极哦!

生4:汉子

师引导:我们班的男生都是男子汉!

生:(受启发)流浪汉

师:出示“撒” 这个字笔画这么多,你怎么记住它的,可以用到我们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

生1:我知道这个字是提手旁,“撒花种”需要用到手,所以是提手旁

师:这个男生真棒!(引导学生观察偏旁),我们学过的很多字都是提手旁,谁能举个例子?

生:打、扫、掉、把(归类:都跟手有关)

师:也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提手旁加一个“散”,读词语“撒在”

生读词语

师:出示“玉”字,这个字笔画很少,你又是怎么记住它的呢?

生:就是王字加一点。

师:大家看是不是呀,说得真有道理,谁能给它找个好朋友呢?

生1:玉石

生2:玉兔

生3:玉米

生4:宝玉

生5:碧玉

师用同样的方法认读“仰”、“傻”、“距”、“楚”、“距”、“组”

(其中“仰”字学生引导学生做动作记,“傻”字联系生活记,还记得有个孩子发言时说“爸爸有一个傻瓜相机”,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距”字用“加一加”的办法记,足字旁加一个巨;“组”字是有“换一换”的方法记,并与“祖国”的“祖”字区分……)

让一名学生当小老师,挑生字卡上的字让其余同学认读。(25分)

反思:刚上完课时,一直对自己本节课的识字教学感到很满意,用同事的话说“像是在听故事,又像是在看表演”,一个个寻常的词语,在不经意的组合中变得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先把生字抽出来学,再放到词语中学,可是观看实录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为什么没有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情境中去学呢?如“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的珍珠撒在碧玉的盘里。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多么美的画面!

四、再读课文,把握文意

师:这些字大家是不是都已经认识了呢?好了,现在我们把这些生字送回到课文中去了,看你能不能很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提出学习要求:一是思考张衡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最想对他说什么?二是标出每段的段落序号

反思:这个环节,可能就为了弥补上一环节没有送文入字的遗憾!可事实上,也只是让学生将课文读了一遍,没有指导,没有评价。

生自读课文

指名五个同学读课文

反思:第一个女生第一自然段读得特别出彩,真得好像将我带入了那个美丽的夏夜,可惜当时我的语言太贫乏,也是为了下一个学生的朗读,并没有对其做出更多的更有指导性的表扬,只是苍白的一句:“你读得真好呀!老师真喜欢你!”

第五个同学读错了一个词“刻苦钻研”

师教读

师:张衡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的?在说之前呀,我们来更全面的了解一下这个人。看课本136页“资料”。

反思:学会运用课本上的“资料袋”,也是刚刚从同事身上学到的。

学生读

师: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科学家,而且他还是个文学家,文章也写得好。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他的什么是分不开的?你最想对张衡说什么?你最佩服他什么?

学生思考。

反思: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自己还是先想了一下的,问题指向性是否明白!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我在其间巡视,跟几个孩子交流,发现很多学生并不清楚要说什么,于是,又提出新的要求,可以跟同桌交流一下。

同桌交流。

师提示可以从文章中找答案。

生:我真佩服张衡,他能天上的星星都能数得清。

生:他连天上的星星在动都能数得清。

师:(追问)他为什么连天上的星星在动都能数得清呢,说明他观察得——仔细

反思:这是不是就是教师“挖个坑”,再想方设法地引着学生往里“跳”呢?其实这时候,我已经明白了,学生之所以这个问题回答不到点上,是因为之前缺少必要的铺垫。没有对文本细致的解读,没有与文本深入的对话,而要让学生“凭空”地去想象,去猜测“老师到底想要让我说什么?”这,是不是在为难学生呢?

归纳板书:细心观察

师:其实除了细心观察还需要认真思考,那么张衡是如何做到细心观察又认真思考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反思:一句轻松的“下节课再学习”,将问题留给了学生,可是现在想起,心里却有说不出的沉重。如果是用自己班的学生上课,当然什么问题都能解决。这是借班上课,这节课我让学生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学会了什么?仅仅是认识几个字吗?课堂容量是不是太小了呢?痛苦思索中……

五、挑你喜欢的段落再读一读

总结:

窦桂梅老师说: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了客人必定要打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这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会终日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我的“家政技艺”一日千里。小学的公开课已上过几节,还记得第一次中心校赛课时几位领导将我的课解剖得体无完肤;还记得那一次次被指摘、被挑剔的画面……但事实上,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痛苦的“折磨”中,我才慢慢地成长起来。而这次的临时抽课,更是对自己教学技艺的考验!

回头看的时候,总有这样那样的遗憾,一直在想着,当时为什么这样说,如果那样是不是会更好。可事实上,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该如何精密计算它的使用效率,依然是我今后所要关注的问题。一直觉得语文课堂应该充满阳光与花香,应该成为儿童“梦”的故园。如果每节课都让学生得到一颗哪怕极小的珍珠,而不是一堆沙土,那么一学期学生就会得到一串珍珠项链。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得到的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丰富,会无比的璀璨夺目……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充满张力。可当我听到听完课的同事说:“我家孩子跟着你,想必他的童年一定会非常快乐了!”这至少说明,我的课堂上孩子们是快乐的,是眉飞色舞的,能让孩子有所获,心里还是略感安慰了!

很是感谢这样的“折腾”,紧张也罢,痛苦也罢,它让我真正明白要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真的是关键!“整顿衣裳起敛容”,希望我的课堂在不断的“整顿”和“敛容”中变得干净漂亮!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