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一些看法(系列)
系列三、小学阶段
小学1——2年级主要是识字、说话、写话阶段,平时作业量不大,但是词语的书写很关键,重复性的书写是牢固掌握的主要方法(但遍数不要太多),这些词语可以让孩子抄写在卡片上,贴在房间的墙壁上,每周换一换,每天用几分钟的时间读一读,写一写,也就能够记住了。多余的时间可以放在阅读上,课本和课外书还是以朗读的形式呈现,家长还是要监督的,这样可以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多识字,丰富孩子的语言,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孩子对事物的分辨能力(个性思维),为二年级的写话和三年级的作文积累语言。推荐书籍以浅显的童话故事、图片故事等感兴趣的书籍为主,目的在于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小学3——4年级识字和写作并重,知识难度提高,除了信息的认识和收集之外,还要有初步的理解,学生在学习上压力有所增加。对孩子来说是有目的的读书做到多读几遍,脑海中要留有一定的信息记忆,再交流问题就容易多了。引导孩子多读一些和课文相关的课外书或者资料(如网上的信息、电视节目视频等)来帮助孩子理解。布置的活动作业或者是孩子想做的事情,家长、老师多帮助他们出主意、想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荐书籍以故事性强的中篇为主,如杨红樱的一些系列故事,正版的《格林童话》、儿童文学等。四年级以前的朗读多以睡前朗读较好,因为10岁前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睡眠,早上可以多睡会儿。
小学5——6年级阅读写作的比重更大,学生的思想也更加有深度,对书本的认识和社会的认识有自己的思想,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倾听他们的想法,对其中的是非观正确地加以引导,鼓励他们寻找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从寻找的过程中丰富他们的阅读量,拓宽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把他们从书中引向书外。如果能够让他们每天的学习中都发现一些问题,成为一名“问题”学生,那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推荐书籍以中长篇为主,像国内外的一些名著,学生都能够读得懂,如果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提出很多未知的问题就更可喜了。鼓励他们给自己制定一个读书计划,每读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自己思想的成长历程;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把一些生活中的事编成一个个小故事,或者具有发展性的故事情节,更能够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10岁以后晚上以默读浏览为主,可以更利于孩子入睡,第二天早上可以早起30分钟,以朗读为主,可以读一读当天要学习的新内容。
小学时期的课程还是可以给孩子读很多书的,这些有益的阅读将会给他们读初中提供很多的帮助,如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那些和初中课程相关的小说,如凡尔纳三部曲,高尔基的三部曲,巴金的三部曲,《荷花淀》,《长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昆虫记》等,这些书目在网上都可以查到,这些阅读更容易让学生走进那个时代,来更好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产生共鸣。例如喜欢音乐的孩子多多一些和曲子相关的书籍,多了解一些曲子的社会背景,对曲子的感悟就会深一些,更容易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曲子中去。到了中学阶段的古诗文也是如此,不同时期的作品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当你了解了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就能够轻松地理解作者的作品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