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读《优秀是教出来的》后感之教师的

发布时间: 2017-10-26 11:13:06 作者: rapoo

曾在《教育智慧——中外教育语录》看到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中的一段话:“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敏的,富于敏感的,即善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着他。对小学生的教育,这首先是教师在课堂里的一举一动,是教师对学生们所采取的态度。”

自古以来师生关系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又是一种特定的“心理交流”关系。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有着莫大的影响。我们的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他们的身上都映射着我们的影子,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想教出一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我们教师就要从点滴做起,从自身给他们立榜样。

作为一名入行仅仅两年的年轻教师,我的教学经验并没有其他的教师丰富,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但我和其他教师一样有一颗炙热的心,我喜爱我的工作,我爱我们的孩子。刚到这里就担任一年级的体育课,有很多老师告诉我一年级的学生好教也不好教,要让孩子去适应自己的教学方式。我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摸索,让孩子适应我的同时我也在了解他们,让我的学生去教我怎样去教他们。

走一趟小学校园,您会发现一年级的孩子最活泼可爱,一年级的教室最热闹有趣,但是小状况也最多。上课时,有的孩子会忍不住和旁边同学聊天,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孩子甚至会离开座位走来走去。下课了,大伙儿在外面跑跑跳跳,有的玩溜溜球、有的追逐嬉戏,玩得正高兴时,“老师,XX打我”,“老师,XX抢我的东西”……一声声的告状声传过来。也有的孩子玩得过于忘我了,等上课钟声响,才想起自己忘记去上厕所。放学回家时,有的孩子也不好好走路队,边走边玩,边走边打闹。这些“不守规矩”的情况,在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身上是非常常见的。

一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注意力比较不容易集中,而且好奇心强烈,容易被新奇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再加上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也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个性和品德的形成。

老师与学生接触频繁,关系密切。所以,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最伟大的,他们的仪表、他们的衣着打扮实际上是其心灵的展示,对学生的暗示也就特别明显。教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常常通过仪表暗示给学生。学生接受这种暗示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模仿,它必然会使潜意识受到内在强化,并影响学生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不修边幅的老师,带出的学生通常生活上不拘小节,不文明语言和不文明行为发生率较高,纪律性较差;衣着华丽,打扮时尚的老师带出的学生,一般喜欢弄潮,以时尚为荣,但适应能力脆弱,克服困难能力较差;衣着整洁大方,仪表庄重,严肃且大众化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注重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信心,充满希望,且有坚强的心理承受力和耐挫力。

据笔者观察,在进入校门时,要求学生下车步行,校园内不准家长骑自行车、摩托车,对教师则要求不严厉,有的教师还会骑车带着自己的孩子入校,让走在校园的学生躲来躲去;学生上课不允许迟到,否则如何如何,老师上课迟到却没有受到批评;学生看到老师,主动问好,而有的老师对学生的问候置之不理或“蜻蜓点水”……对于这些,或许老师们都有理由为自己辩解,谁没有一点疏忽和繁忙的时候?我也不例外。但仔细琢磨,颇让人深思。

教师是文明的使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授业、解惑”之人,更应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模范行为来感染、影响并规范学生。然而那些“教书不育人”的教师因自身素质不完善,忽视了面对学生细小的举动。表面上看,这不过是“针头绕脑”的小事,稍不留意就过去了。但如果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冷静地想一想。其实,这是一种“心罚”,它无意中伤害了学生的心灵。

老师对学生的成长、人格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通过传授知识,但千万不要忽略了自己的人格和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所以,为使学生获得真、善、美的影响,老师对自己的行为必须有所规范,有所选择,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正面暗示。老师的严谨治学,勤奋工作,关心时事,爱护学生,遵纪守法,严于律己的师德行为,是学生效仿的楷模,它的暗示作用,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笔者认为,作为教师,仅仅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拥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应当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楷模,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