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7-11-03 11:09:12 作者: rapoo
“至少”和“最多”
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进一法”,一种是“去尾”。到底什么时候“进一”,什么时候“去尾”,教材通过“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和“最多可以买多少个面包”的实际问题,启发学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有22个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首先让学生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求什么的?
让学生说说“最多坐4人”是什么意思?(可以坐1、2、3、4个人,但是不能超过4人)
讨论列式:22÷4=5(条)……2(人)
从算式中可以看出,需要5条船,还余下2人。那么5条船够吗?剩下的2个人怎么办?
“至少需要多少条船”中“至少”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至少”是什么意思?)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只有5条船,能坐下22名学生吗?”
不能,因为还有2名学生,不能把他们丢下,要再加一条船。至少要坐6条船。
每条船上最多坐4人,5条船上最多坐20人,6条船肯定能做22人。生活中碰到像这样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给所得的答案“进一”。
已知条件不变,把问题改,应该怎么做?
有22个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最多坐满多少条船?
22÷4=5(条)……2(人)
他们最多坐满多少条船?“最多”是什么意思?
最多可以坐满5条,剩下的2个人,不能坐满一条船,所以要“去尾”。
练习:
1、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2、一块面包3元,小丽有10元钱,最多能买几个?
第一题是“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也就是说,无论还剩下几箱,都得给人家运完,所以要“进一”。
第二题是“最多能买几个?”剩下的钱不够买一个,所以要“去尾”。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至少”和“最多”的意思,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加深学生对“进一”和“去尾 ”的理解。
要想这方面的知识牢固掌握,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多运用,才能得到巩固和练习。
亡羊补牢读绘本作文
开学一周作文
无价的礼物作文
如何吸引孩子爱上饭菜作文
众人的《老伴》(书香文苑征文)作文
地球爷爷的手作文
亲子讨论:坦克与马刀的较量作文
听课有感(二)作文
点读课堂 适度表扬作文
暑假A计划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