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不得不爱的经典作文

发布时间: 2017-11-28 10:48:38 作者: rapoo

不得不爱的经典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我无法描述自己对这本书的喜爱,以及它对我的影响。我只知道,时常会有那么一些日子,感觉自己的教育生活生硬、粗糙,感觉自己身为教育者面目可憎,俗不可耐,于是,我就捧起这本书……

每当我捧起这本书,那一句句早已熟悉的教育慧语便再一次直抵我的内心,像蝴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深谷……我浮躁的心灵就会渐渐沉寂、继而变得清澈而温润,我又重新站在一个洒满阳光的位置重新审视我的教育对象,审视自己的教育生活……很快,我又重新揣着希望上路,静静地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内心重又涌起“教育很甜蜜”的感觉。

这是一部值得基层教师一辈子去读的书,它是我不得不爱的经典,这本书就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捧起这本书,那墨绿的封面会使你想起深深的谭水,封面中间是苏大师的照片,那深邃的目光在给你传递着他对教育的挚爱,似乎在向你诉说什么。

作为一线教师,有些教育理论书籍是让我们敬而远之的,因为其中缺少真实而有温度的教育生活。作者只是在那里想当然地、煞有介事地描述与我们的教育实践远远相离的抽象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却直面我们真实教育生活中的一个个教育难题。他就像一位在教育的路上走了很久很久的智慧老大哥,以他亲身的教育经历给我们诉说着教育的真谛。 你听,他在恳切地给我们以忠告:“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你要善于从每一个学生身上看到和感觉出,他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那一句句教育慧语全部来自于苏大师多年丰富的教育生活。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的教育故事,甚至会让你对自己以往的某一个教育细节反复回味,并进行深层的思考。如,他在“致未来的教师”一部分中谈到的“每当我看到这种态度冷淡,毫无怨言,准备好耐心地倾听教师的讽刺和训斥而无动于衷的学生时,我的心里就充满了不平和愤慨。我的年轻的朋友,请你像怕火一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吧!要为这种毫无怨言,默不作声,准备接受训斥的学生而感到可怕。” 这些话会让去联想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教育细节,促使你的大脑萌发出教育的睿智,胸中涌动一种特别的,只有教育者才有的情怀……

我常常感怀于书中那平实而朴素的话语方式,阅读着,感受着,思考着,有时忍不住轻轻地咏叹:“太好了!感谢让我拥有……”是啊,书中没有一句艰涩、抽象,令人费解的句子。目前,很多新生代专家的文章我有点儿读不懂了,其中原因不乏本人才疏学浅、悟性不够,但我还是隐隐地感觉到某些作者似乎在故意向我们炫耀什么,想办法让我们云里雾里找不着北。一次,阅读某篇文章,我曾经就我不理解的一个词语去翻阅字典,却无论如何查阅不到,后来求教别人,人家才告诉我那应该是作者自己拼造出的词汇。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全书没有一个令我们费解的文字,你在阅读的时候,会感觉作者在倾情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思考,并努力地在把这种思考送到我们的心灵深处。所以,读这部书,就像和一个睿智的老教育工作者围坐在暖暖的炉火旁,两个人在细细地谈心,他了解你教育生活中的所有烦恼,他的每一句话,都会使你的心头敞亮而温暖……

苏霍姆林斯基倡导教师“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他还建议基层教师每天写教育日记,他愿“把许多本教育日记搜集起来,保存在教育博物馆和科研机构里,当作无价之宝”。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两项建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有多少一线教师在长期不懈地阅读和教育写作中实现着教育专业的成长,享受着教育生活的幸福。我所崇拜的来自教育一线的当代教育学者:魏书生、李希贵、李镇西、高万祥等,他们在自己的书籍和报告中不止一次地谈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对自己的影响。我是教师队伍中俗俗的平庸之辈,但我为自己拥有并热爱这部书而感到自豪。

有人这样评价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假如要读教育理论书籍的话,要首选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 ,而我要说:《给教师的建议》,是我不得不爱的教育经典,苏霍姆林斯基——我永远敬仰的“精神雕塑”!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