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 情趣 经典
读《亲近母语全阅读(小学一年级)》
坐在床前,轻揽书卷。《亲近母语》,跳到眼前。随意浏览,它挺经典!
轻撩面纱,打开书卷。映入眼帘,薛瑞萍的,“白色经典”——“白色的朗读,白色的倾听”。里面谈到“一篇好的文字,其实就是一个完整鲜活的生命体;一个相貌圆满、声音悦耳的人。对人发生深刻影响的阅读,往往从第二遍开始。因为读者只有摆脱了对情节的牵挂,才可以静心体味文字深处的东西。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话说,这叫”白色的阅读”。
能够引诱孩子于不知不觉回味潜藏在文字内部的美好声音的深刻学习,也应当从第二遍的朗读和倾听开始。在第二遍,孩子的注意力将不在被故事情节所牵挂,随着朗读,他们亲切地忆起和重温的,是情节,更是文字和声音。听老师朗读,不仅是听故事,也是在学朗读。而学习,尤其是经典篇目的学习,是需要重复的。
这叫白色的朗读,白色的倾听。让儿童在倾听文本内在的声音,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回响。
朗读的作用还有很多,例如能够培养孩子的语感,能让孩子爱上阅读,让班级融为一个书香蕴藉的整体,朗读能够让世界由心而境一点点变得清明。
其实朗读的意义,就在朗读本身,就在此在,就在流淌于朗读时光的纯净忘我的快乐。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生长,更是幸福和快乐。”
往后再翻,解读经典:“‘全阅读’的‘全’全在哪里?”说了《亲近母语全阅读》是一套引领孩子亲近经典、阅读优秀的读本。目的是通过全面的阅读指导,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引领孩子的阅读生活。它的特点体现在:一是选文大多适合朗读,二是体现在阅读的‘全’。那么“‘全阅读’的‘全’全在哪里?”
一、全面建构阅读体系。它采用“单元合成整合拓展”的结构方式,每册分上、下两卷。每卷由主题单元、名著课程、认识汉字、名言佳句四部分组成,全面构建儿童阅读体系。
二、选文广泛而经典。内容上有情趣。文章的字里行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思想的光辉、大自然的和谐和童真童趣。语言上有意味。文字有张力、有质感,体裁、风格丰富多彩。
三、全面的指导。在主题单元和名著课程中,每个单元前都设置了精短导读,目的是激起孩子的阅读期待。在选文的后面设置了简短的阅读提示,目的是引导孩子与文本和作者进行阅读对话,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判断、评价、反思。单元后面的阅读感悟则侧重引导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等进行欣赏,或引导孩子对文学形象进行多元思考,对文本空白进行补充想象等。
认识汉字部分,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于对汉字的起源进行探究。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探究中意会汉字的基本规律。
这本书上下卷各有十六个单元。上下卷的三、六、九、十二为打开经典之门,分别为格林童话,吹牛大王历险记,小巴掌童话,小猪唏哩呼噜和狐狸列那的故事。上下卷的第十五单元为认识汉字,第十六卷为名言佳句。
你听,昆虫们开会都说些什么?原来,它们在高谈阔论自己的绝招儿,也就是各种有绝技的昆虫们交流各自的伪装术。蚱蜢洋洋自得地说自己能随居住环境的变化而变色;花斑牛虻不甘示弱地变起了魔术,俨然成了“毒刺的蜜蜂”;虎天牛迫不及待地展示它那逼真的“胡蜂动作”;木叶蝶也表演起了变换术,只见它落地时,翅膀合拢竖起,变成了灰褐色,好像枯叶似的;金龟子更令人大吃一惊,它一头栽到草地中心,原来是躺下装死呢!它们这次伪装交流会,开得生动活泼吧,开得有意义吧!
你听,“公鸡下蛋了,母鸡来报晓。兔子吃狼啦,老虎要吃草。鸡蛋威胁着石头,昆虫攻击了飞鸟。毒蛇舌头吐莲花,刺猬绵羊相拥抱。冬天响雷夏天雪,昆仑山上种水稻。”你说奇怪不奇怪!
你再听,晚上,鞋子们依偎在一起,说着一天的见闻……
你看,大自然中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阳光悄悄地走近了森林中熟睡的叶子,不下心把树叶摇醒了,叶子眨着水灵灵,亮晶晶的眼睛,高兴地唱起了童谣。蒲公英正在问候受伤的紫罗兰;小熊使劲地摇晃着梧桐树,来为不高兴的朋友小鼹鼠下第一场夏雨,以抚慰它那受伤的心。
你看,那个人他在干什么?原来,他呀,“咬牛奶,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拿起狗来打砖头,又怕砖头咬他(我)手。”
……
不知不觉,书尾已显。汉字王国,展现眼前。汉字“王、金、谷、冰、回”等让我睁大了眼睛,侧耳倾听。它们在讲着自己的小出身。“王”字说:“我上面两横,像地,下面是火,合起来表示藏在地下的火种。
古代火种很珍贵,而且难以得到。因此保存火种一般是部落里酋长贵族的责任。所以我——‘王’表示地位很高贵的人。你知道吗?”
“王”的话刚一落地,“回”就开始卖关子了,“你看看我像什么?我告诉你吧,我就像水中的漩涡。现在,你知道我的出身了吧!没想到吧?”
整理思绪,做出决断:
下周一,《格林童话——猫和老鼠做朋友》来相会!
“颠倒歌”——“公鸡下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