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北京之行(五)作文

发布时间: 2017-12-08 10:45:04 作者: rapoo

北京之行(五)

七月二十日,是我们北京之行的最后一天。上午,给来时坐的那辆车打电话订了票,下午我们就要返程了。这最后一站,我们选择了游览颐和园。

从魏公村站坐上332路或608路公交车,每人只要1元钱就可以到达颐和园景区了,让人感觉在这个高楼林立、交通拥挤的城市,出行竟然是这么的便利。

颐和园的门票也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便宜,竟然只要30元,学生照旧是凭证半价的。

在门口租了两个电子导游器,押金100元,租金每个10元,走到哪里讲到哪里,很贴心的。

从东宫门进去,可以看到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仁寿殿。这座宫殿是慈禧和光绪住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仁寿殿的外面对称有铜龙和铜凤,铜凤居中,铜龙则在外侧,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是由慈禧主政,而光绪皇帝这条“龙”也只能屈居“凤”之下,听从“凤”的摆布,不禁想起光绪“戊戌变法”的失败和最后囚居瀛台的结局,让人不得不为这个傀儡皇帝喟叹。

再往前走就是玉澜堂了,这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曾幽禁光绪皇帝于此。

北京之行(五)作文

玉澜堂外,是游船码头。占据了园区面积四分之三的昆明湖一碧万顷,荷花开得正艳,游船星星点点,远处山近处的水,恍若走进画中,让人一改沉溺历史的悲痛,换之而来的是纵情山水的心旷神怡。

北京之行(五)作文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乐寿堂。走进乐寿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石,这块巨石色青而润,状似灵芝,为青芝岫。可是这样一块奇石却被导游再三告诫“千万不可以照相”,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块青芝岫也被称为“败家石”,这里面还有个故事:明朝时,有一太仆米万钟,爱石成癖。一日他在房山群山中偶然发现一块巨石,突兀凌空,昂首俯卧。米万钟当即爬上石头顶礼膜拜、赞叹不止。随后,他不惜财力,雇佣百余人,开山铺路,分段饮水,掘井泼冰,用四十匹马拉石滑行运输,欲将此石置于他的花园中。后来此石运到良乡时,米万钟因遭奸臣诬陷,获罪丢官,此石被搁置良乡。后被人讹传为“败家石”。

米万钟死了一百多年之后,到了大清朝。乾隆皇帝去河北易县西陵为父亲雍正扫墓。路过良乡时看到了这块弃在路旁的巨石。太监禀报此石的原由,乾隆大感兴趣。御驾亲往,见石姿不凡,大喜过望,即降旨将其移进清漪园(乾隆时“乐寿堂”为“清漪园”)。当时乐寿堂的正门“水木自亲”已经修好,此石身大体重,难以进院。乾隆下令拆墙破门,硬是把这块巨石安放在现在的地方。在它左右又分别竖起了两块形状别致的太湖石,以烘托气氛。据说皇太后因此大为不悦,认为此石“即败米家,又破我门,其名不祥”。

北京之行(五)作文

颐和园内处处皆美景,长廊也是一处绝美的景致。它位于万寿山坡与昆明湖的狭长地带,全长有七百多米,绝的是它每根坊梁上都有彩绘,共一万四千多幅,而每幅彩绘各不相同。彩绘的内容从风景山水到人物,有江南水乡的旖旎,有或富丽或淡雅的花,有活泼灵动的鸟,有民间传说故事,也有三国、水浒、西游记等里面的画面……包含之丰富令人咋舌,其壮观秀丽令人叹为观止。

北京之行(五)作文

“画中游”位于听鹂馆北部,建于万寿山的山坡上。登上澄辉阁,东、南、西三面凭栏远眺,景致绝美,如置身画中。

佛香阁、排云殿、智慧海,一路走来,这座皇家园林无处不显示着它的尊贵不凡与气宇轩昂。“巧夺天工、独具匠心”体现在园区的每一处景点。

北京之行(五)作文

昆明湖不止美在水,还有西堤、十七孔桥、耕织图、铜牛等景点也将园林之美发挥到极致。可惜的是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能是走马观花,不及细赏,错过了好多景点,没去苏州街,也没去泛舟湖上,亲身体会置身山水画卷之美妙。

大半天的游览,终觉是意犹未尽,可由于时间关系,却不得不跟颐和园说再见了。出了东宫门,踏上回程,再回首望一眼这座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心中竟有很多的不舍!

再见了,颐和园!再见了,北京!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