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该如何拯救自己?
-----寒假北京行之一 嗜书如命妈妈
春节过后,和儿子一起来到了他朝思暮想的紫禁城---北京。第一次外出便是坐地铁到天安门西----国家大剧院看节目。当晚有民族管弦音乐会、话剧、歌剧三场演出,我让儿子拿主意,他选择到小剧场观看话剧《枪声》,大家一致同意,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
剧 情 背 景
话剧《枪声》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德、英两军交战为背景,着力刻画战争中的人性为话题的剧本。它关注的并非战争本身,而是战后幸存者所要面临的心理创伤如何弥合。
一声来自索姆河山谷的枪响,引发了战争背后的灾难。上司、母亲、凶手、情人;欺骗、离散、仇恨、背叛。有人迫不得已、有人痛不欲生、有人生不如死、有人死不瞑目。六个剧中人身陷囚笼,经受着灵魂的苦痛与拷问。谁来宽宥、如何拯救?谁来忏悔、如何蜕变这是《枪声》所引发的心灵震颤,它又提示我们在找寻自我的路上,如何跨越潜藏内心的暗流?人又该如何拯救自己呢?
角 色 简 介
母 亲:艾玛,家庭主妇,英国人。战争中痛失夫君,仅有儿子哈里一个亲人。
儿 子:哈里,一名武器设计师、英国人。大学毕业为报效祖国、实现理想加入英军,艾玛的儿子。
姐 姐:克莱尔,哈里的女朋友、弗兰克的姐姐,法国人。为救弟弟冒险去德国军营,却惨遭蹂躏。
弟 弟:弗兰克,法国人。战争中被俘,因怀揣德军机密被德军折磨至瞎、至残。
德军上将:西格蒙德,德国人。攻打英国的德军将领。
德军军官:丹尼斯,德国人、西格蒙特的部下。哈里的大学同学,后加入德军阵营。
人 物 分 析
母亲艾玛在在战争中牺牲了丈夫,唯恐再失去儿子哈里,所以不愿意让哈里从军。可当哈里偷偷报名入伍、赠送鸟笼、圣诞告别、从军誓言等行为,默认了他参加英军的事实。不曾料想,刚上战场不久哈里就被同学丹尼斯枪杀。而在战争结束之后,当杀害她儿子的凶手丹尼斯回到她家里时,她该作何反应?是从从悲伤到重燃希望,继而又被残酷的事实击倒?还是最终选择谅解每一个在战争中身不由己的年轻人?剧中的母亲一角内心的世界相当挣扎,她又该如何拯救自己那痛苦的灵魂呢?
在话剧《枪声》中,“哈里”这个人物,在妈妈的眼中他是温柔孝顺的儿子,在朋友的眼中他是个重情义的兄弟,在女朋友眼中他是个爱国、亲友、疼己的好男人只因可恶的战争、阴差阳错地被好兄弟丹尼斯亲手开枪杀死哈里每次出场都需要转换身份,在剧中他总是如阳光般出现、像个救赎者,使整个话剧从悲伤黑暗的气氛中跳出来。
丹尼斯是哈里的大学同学,常得到艾玛婶婶的关心和帮助,以至于和她有母子般的亲情。大学毕业后加入德军阵营。没想到,开战不久,他就和加入英军的哈里战场相见,万般无奈、痛苦地亲手枪杀了好兄弟。枪声在肃杀的山谷中响起,有情的子弹将一条生命无情地终结。他隐藏起了这个真相,直到数年后才鼓起勇气敲开了艾玛婶婶的那扇房门。他恐惧、后悔、痛苦像毒蛇一样吞噬他的心灵它又该如何面对艾玛婶婶,拯救自己的灵魂呢?
剧 情 设 计
情节设计用当下的、通俗的话讲,够虐心、够复杂的。艾玛的丈夫战死、儿子哈里被同学丹尼斯杀死;儿子女朋友克莱尔为救弟弟惨遭德军蹂躏,却与艾玛生活在一起,艾玛能接受吗?被西格蒙德折磨致残的弟弟弗兰克揭秘了丹尼斯是杀害儿子哈里的刽子手,艾玛又如何面对丹尼斯、跨越心灵的挣扎、拯救自己呢?
剧中人物不多,内容倒是不少,涉及面也很宽泛:爱国情、亲情、友情、爱情等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无一不涉及。剧本只用了六个人物、几幕场景就诉说了一个严肃的话题---战争,并以回忆片段和温暖的色调对比战争的残酷。既有丰满的人物、跌宕起伏的剧情,又有浪漫的抒情手笔。
舞 台 美 术
配合剧情,该剧的舞美也颇有一番大手笔。半透明的不规则背景,由灯光变幻出不同场景。舞台上红色的树叶渲染出浪漫的异域风情,同时也配合剧情营造温暖的氛围。舞台顶端布满的不规则灯泡,时亮时暗,既有现实作用又充满了想象、拓展了舞台表演空间。加上剧中贯穿全场的主题音乐,和专门为该剧所设计的舞蹈,《枪声》为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观 剧 感 悟
战争永远是拷问人性最好的题材。母亲会为失去丈夫和儿子悲痛欲绝,但也会擦干眼泪放下仇恨微笑的继续活着;姑娘会忍辱负重牺牲贞操只为完成牺牲的爱人的遗志,但也会质疑那任务的意义何在;小伙会满腔热血意气风发的杀奔前线只因祖国需要,但面对对立阵营曾经的兄弟不得不扣响扳机会是怎样的纠结和煎熬;醉心机械研究的发明家发明了高科技武器,但当战场因此尸横遍野时,即使死去的他灵魂也无法超脱战争之于每个人只有伤痕累累,无论胜利的一方还是失败的一方,永远无法抹平。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枪声》讲述残酷战争背景下的温暖人性,其实也是通过战争反映人类的爱和宽恕。虽为战争题材,《枪声》讲的实际上是“人如何面对心灵的困境,在遇到创伤后如何拯救自己”。全剧贯穿始终的亲情、友情、爱情,最后化解为一种大爱的力量,用这种力量去完成救赎,同时也用这种力量去跨越生死、跨越民族。从残酷的战争到温暖的人性,如何勇敢面对和反观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拯救自己、拯救别人。
那短暂的枪声,改变了什么、又拯救了什么?那充斥回荡在心灵的枪声,是灵魂的枷锁,还是人生的救赎?而作为现实中的你,在遇到困难、心理困惑时又是如何拯救自己呢?这真值得每个人都好好想想。
带儿子看这部话剧时,他表现的非同寻常:两个小时里,他一动不动地正襟危坐、聚精会神观看,鲜有其他儿童的嬉笑打闹、注意力分散;就像一个绅士品味一杯牙买加的蓝山咖啡;又像一个智者很沉稳地审视一切;更像一个鉴宝专家在研究一件稀世艺术品;儿子那种投入的沉稳状态出乎意料,还要求再看一次。我想他是被这部充满艺术魅力的、充满正能量的好作品打动了,这对孩子的品格成长、灵魂滋养都很有益,真值得一看!
我问儿子,假如你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难事、精神压力、心理困惑,你又该如何拯救自己呢?是回避问题、得过起过?还是睁只眼闭只眼、凑乎了事?抑或是正视自己、积极调整状态?儿子掷地有声地说:“放心吧,妈妈!我会积极地拯救自己,就像国际歌唱的: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心中有大爱,就会所向披靡,就会战无不胜,就会创造奇迹。”
听了儿子的一番话,我为儿子的思想日趋成熟、胸怀宽广而感到欣慰,也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上课,也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救赎自己、救赎他人的好家长,温暖社会、温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