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读《朱子治家格言》有感作文

发布时间: 2017-12-14 11:51:35 作者: rapoo

读《朱子治家格言》有感

《朱子治家格言》我已经读了72遍了,一直是素读,也没有用心去体会其中的意思,就是很喜欢这本书,感觉内容十分的丰富,包括作息、饮食、作客、用具、交友等诸多方面,是告诉大家如何做人的行为规范,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说得很清楚,按照这个去做能让一个人变好,一个家庭变好。

天天忙于工作,学习,生活,推广经典,时间紧得让人恨不得一天再多出来两个小时。有时候想锻炼锻炼身体都没有时间,不过我自从每天坚持早期学习后,身体还不错,但有一点不满意的是感觉没有瘦,还有点想发胖的迹象。

今天收拾利索比较早,一看才7:30,就想着步行去吧。顺便看看美景,朗诵一下自己喜欢的诗词,也是一种享受啊!走着走着突然想起了朱子治家格言,就顺口背了起来,这一背不要紧,我蓦然发现,自己什么时候快会背了,每天诵读一遍,也没有刻意去背啊。看来真应了加木姐说的第七识记住了。看来这累积法还真是神啊!

慢慢感悟背诵,突然明白了些什么。“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显然这是一个大家族对孩子对族人的基本要求。可现在就早睡早起这一样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对于家务好多人是不是争着不想做呢?我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就做得特别好,那时候没有电视,晚上我们就听爷爷将故事,讲爷爷爷爷的故事,那时候交我们的可都是一个人做人的道理。早上,奶奶做饭,爷爷就会打扫卫生。虽然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

可是现在,大部分人都忙着挣钱,哪有时间给孩子唠嗑,给孩子讲这些做人的道理,有时间也在玩手机和看电视,没有功夫管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从小也感到只有钱才是最重要的,没有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每天这样日理万机,心灵很累势必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状态,所以即使想对孩子好,陪孩子的那一刻也做不到真正的静心,对于孩子的教育还是心浮气躁的。

如果我们学了《易经》,我们知道了要坤厚载物,要学会包容,要学会承担,这样家里的活还愁没有人干吗?学习了《黄帝内经》,知道了养生之道即自然之道,我们还会熬夜吗?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这就是告诉我们要节俭,不要没有计划,到了弹尽粮绝才想起去工作。看看如今,多少大吃大喝,浪费了多少粮食,多少人没有计划,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于孩子的教育更是如此,没有规划,只盯着孩子的成绩,好了,皆大欢喜,不好,天天郁闷。我们需要的是自己学习,不管我们在我们的人生中遇见什么问题我们都有力量去克服,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信心去战胜这个困难。所以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成;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我们要保持一个敬畏的心,不管多远,对于祖宗的祭祀都要虔诚,这个是世代传承的。记得增广贤文里说: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上朝世尊。子孙不管是有天赋还是没有天赋都要都经典,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经典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们读多了,就好比和老人说话,老人的智慧我们总会吸收并运用到生活和孩子的教育当中的。我们不会教育孩子,经典可以帮我们教育孩子。大学云: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即使挣钱我们也不会挣不干不净的钱,我们自强不息,做利国利民的大事,德到位了,财也就来了。喝酒不能贪杯,因为多少人因为酒后失言,失态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做人一定要谨慎。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这些句子很明了,告诉我们对于小商小贩要宽厚待之,不能贪小利,占便宜。见了条件不好的亲戚朋友,要多帮衬,不止物质,还有精神。一个家庭要有说话算数有威严的人,子女才能够有所敬畏。没有主见,溺爱孩子,怎么算是一个大丈夫。把钱看得太重,不孝顺自己的父母,就不是好儿子。选择女婿,不能看这个家庭有没有钱,而要看这个人是不是可靠。娶媳妇也不能说看家底,要看这个媳妇是不是温良贤淑。

还有好多也是在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就不再一一说了。最后一句:“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修为,不只为了考试;做官,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我们守住自己的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我想,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那我们就是大格局的人,我们的那些所谓的烦恼还会有吗?

所以说,读经典就是修行,只不过是在家里,不和工作,生活,孩子相冲突。我们的心态好了,一切皆圆满了。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