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提升低年级小组合作交流有效度的实践与

发布时间: 2017-12-14 11:51:42 作者: rapoo

随着对适度教育理念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在不断细化。本学期我们继续在教学中实践、反思。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才能促使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发展,从而让课堂高效落到实处。

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课上,有这样一些特点:1、数学语言缺乏,表达条理性差、缺乏灵活性。2、因为年幼交往能力欠缺,课堂上基本不会合作交流(连最起码的互相说都需要老师一再示范)。而到了高年级,我们认为学生能达到的理想的有效合作应该是:要会反思、会互助、会倾听、会互相补充,达到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于是我们决定,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并把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贯穿始终。下面我就把我们实践、反思的过程呈现给大家,希望我们的摸索能带给大家一点思考。

以多位数连续进位加法为例,介绍一下我们训练小组初步合作的过程。

1.针对问题,独立思考。出示问题“计算连续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先请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形成想法,组织自己的语言。虽然在预习环节中学生对问题已经有了一些准备,但还是要给予她们独立思考的空间。同时提醒他们:怎样说既表达清楚又让别人听明白。【反思:因为有效率的交流需要遵循一定的合作规则,同时要经过个体的深入思考,学生头脑中有了自己的答案与见解,才能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展示自己。】

2.组内交流,关注指导

先请大家组内交流“计算连续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提醒他们做到:会听、会记、敢说、守纪。交流中我在巡视:

(1)走近一个组,两人说的很热烈,把该说的都抢着说了,第三个想张嘴,组长说:我们说过了,快坐好吧;

(2)侧身看另一组,两人的眼睛焦急的盯着第3个组员,看来就等他说了,而他断断续续说不好,组长白他一眼:不是“有进位1的要写上”,已经说过了,应该是“有进位1的,计算时一定要加上”。或许是感觉到我关注的目光,组长说:我们坐好吧。我俯下身去,笑对那位内向的小男孩:大声说一遍,我知道你会说的。眼神又转向组长:你是组长呀。我接着向后走,我想作为组长,这个聪明的小女孩已经理解了我意味深长的话语,扭头看时他们又凑在一起了

(3)抬头看后排:哦,有一组似乎坐了很久,眼盯着老师就等表扬了。我认真的问:真的都说完了?组长小声说:说完了。

我一边思量着走向讲台,这时大家都安静下来了,我带着满意的微笑回应下面一张张渴望赞扬的小脸(虽然我心里有很多疑惑)。接下来进行评价,我说:“大家最突出的一点是集体荣誉感强,每组都进行的比较快,没有浪费课堂时间。不过我发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你们发现了吗?”没有机会说的同学开始检举:”老师,组长不让我说,他都说完了。”诚实的组长也开始反省:“老师,肖金鹏说的不好,我没有耐心教他。”“老师,苏子正是说了,他说:我不说了,我们都坐好吧,我们就是最先坐好的一组。”我真是哭笑不得:这些孩子们呢,让我怎么办呀?我草草收尾:现在大家能诚实的反映问题,我不批评。不过以后一定要说完才能坐好,这样我们的小组合作才有实效,才不会浪费时间。

其实计算连续进位加法时,要注意这样几点: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③哪一位上有进位,一定要写上进位1;④有进位1的,计算时一定要加上。这是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和一定练习巩固后的小组交流总结,即使后进生也能说出两点来。但讨论时为什么会出现以上不良现象呢?

下课后我们几位老师在一起讨论这种现象,大家都有同感,分析原因:(1)学生集体荣誉感很强,谁都不想落后。(2).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觉得小组合作是一种发自心底的学习需要,而是做给老师看的。(3).把纪律好作为评价标准,导致学生做样子。

经过商讨,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训练思路:(1).抓住学生集体感强这一特点,告诉学生继续以会听、会记、敢说、守纪作为评价优秀组的标准,但是一定要诚实、要人人都发言,组长不一定先发言,可以先请本组会的同学发言,组内若有一人不会,组长一定耐心帮助、补充;在本组全部说完后保持安静才是真正的守纪。(2).在小组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小组合作的乐趣和必要性,并重点关注学生是否做到会听、会记、敢说。

再一次小组合作时,我请大家交流:“计算退位减法时要注意什么?”我没有走近哪个组,而是密切环视每一组的交流,没有很早结束的小组,等最后一组也收声了,我请一组起立,汇报组内交流的过程。他们的表现有两处让我想不到:一让我想不到的是组长先让不爱说话的小金鹏说,而这个信奉“沉默是金”的男孩居然大声先说了。二.让我想不到的是,最后说的是组长,他把机会都给了别人,问他为什么自己最后说,他说:我都会,可以作补充。我带头鼓掌,大家也热烈鼓掌。我评价说:这就是小组交流的作用!让不爱说话的同学先说,找到了自信,让我们的小组长也更加会关爱同学。组长最后说真是一个好办法。

【反思:在小组训练的初期,小组交流时,老师要多关注学生的交流情况,把细节性的问题记在心里,如果能当堂解决问题更好,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可以下课后思索现象,寻找原因,下一节补救。因为学生很多,往往问题不是一种,关键是找准重点问题突破,其余问题会不攻自破。以老师的正面积极评价为主,个别批评为辅,树立好的典型,可以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切记:不要单拉一组严厉批评指正,打击积极性且会伤害孩子自尊,是不适度的】

3.组间交流,调控引领

小组内的交流是给每一个孩子以交流的机会,而小组间的交流则是展示问题,大家思维碰撞的时机,是更重要的一个环节。低年级的孩子初步的组间交流是不容易达到思维碰撞的,但是为了以后的活动更有效,老师要重点调控引领他们掌握一定的活动规则。这一环节我就不展开论述了。只把我们的反思献给大家:

【注意一定要引领孩子汇报组内的意见,而不是个人的,补充的也应该是全组的意见,教师评价的还应该是小组的成果。】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