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班的学生,老师和家长们都认为很优秀,说他们是聪明的孩子。带儿子走在路上,一路也是夸奖声不断。其实,我的学生和我的儿子同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孩子一样,并没有什么超常之处,我自身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有一点我觉得自己做得很好,那就是永远对他们有信心。在我的学生面前,遇到难题,我总是征求他们的意见,结果他们想出的答案要比我预设得精彩。对儿子,我总对他说:“你能行!”孩子做事情也更是精益求精。
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叫罗森塔尔,他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实验中,他把一群小白鼠任意分成两组,一组交给一个训练员训练,告诉他这是一群聪明的小白鼠,另一组交给另一个训练员训练,告诉他这是一群愚笨的小白鼠,实际上这两组小白鼠并没有差别。而两个训练员的训练水准也没有差距。但是,两个月训练结束后,走迷宫测试下来,“聪明组”的成绩远远高于“愚笨组”。
罗森塔尔又把实验“搬”到学校。在一所小学,他把一份学生名单交给老师,并交代说,这些学生很有发展潜力。八个月后,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果然优于其他学生。其实,他只是按学生名册随意开出来的。
这就是有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当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抱有更多的信心时,孩子也会对自己更有信心,也就可能有更大的进步。
孩子的表现就像股票指数一样,有时高,有时低,这属于正常现象,家长对孩子的信心却不能有时高,有时低。看到孩子表现好就信心百倍,好说好笑好脸色;而看到孩子表现差就信心顿减,冷言冷语冷脸孔,甚至于拳脚相加,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尤其是在孩子表现差的时候,最缺少的就是信心,家长如果没有了信心,孩子就更没有信心了。
上学期我们班有一个孩子,语文单元测试考了95分,却自己签意见。我很纳闷:95分,成绩蛮好的,为什么不让家长看呢?请孩子家长过来谈才知道,是家长对孩子的标准设置有问题。妈妈要求孩子语文、数学都考一百分。怕标准降低,孩子会考得更低。
我认为重要的标准设置是,你的标准是使孩子的信心不断增强,而不是使孩子的信心不断减弱。为孩子设定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标准,使孩子屡战屡败,信心一再受挫,是不可取的。
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有信心,孩子就会有自信,而自信是获得成功的第一要素。成功需要需要克服许多困难,自信才会迎难而上;成功需要战胜许多挫折,自信才能愈挫愈勇;成功需要坚持到底,自信才能持之以恒。
今天,你对孩子充满信心,明天,孩子就会因为自信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