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之国自毁长城(我给儿子讲历史40)
趁他病、要他命。在秦国元气未复的情况之下,迅速出击,将其从中华版图上抹去,这是赵武灵王最想做的一件事。从他深入秦国,玩了一把007的游戏,就可以看出,赵武灵王已经在考虑如何攻下秦国这座堡垒了。
列宁曾经说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赵武灵王接着他父亲修建了赵长城,以期永固其国,但是他精心修建的长城却首先从内部裂开了一道口子。而这道口子,恰恰是他自己撕开的。
这道口子是什么呢?正是赵武灵王在王位继承问题上处理不够慎重。
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王位继承人应该是太子。赵武灵王已经立公子章为太子,几年之后他又立吴娃为王后,十分宠幸。吴娃生下了公子何,但从未向赵武灵王提过要求,比如说把他的娘家人弄到朝廷 干事,不说什么行政编制的公务员,最少搞个财政全供的事业指标,伸出吴娃从不张口。
人们常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而吴娃这个不会哭的女人却为孩子争来了奶,而且这不是一般的奶,而是没有加过任何三聚氰氨的纯净奶:她的儿子王子何被扶上了太子的位置。
公子章从太子的位置上掉了下来,他没有任何过错,却莫名其妙地被年仅10岁的王子何给替代了,心中的愤懑可想而知。作为曾经的太子,公子章身边也聚集着一帮人,一旦公子章坐上龙椅,这帮人自然就成为开国重臣。公子章手下有一个叫田不礼的,开始密谋反叛。
其实如果按这种局面走下去,赵国也完全有可能按照赵武灵王的思路走下去,真有可能一统战国。但赵武灵王又一次突发奇想,葬送了自己的理想,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正值壮年的赵武灵王宣传退位,让王子何为新王,他就是主父,也就是太上皇。他与新王进行了一下分工,儿子负责国内的政务和军事,自己负责赵国对外军事斗争。
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赵武灵王的这番设想却严重违背了政权构建的基本规律,最终造成了赵国的内乱。
赵武灵王让自己的老臣肥义全力辅佐王子何,肥义果然尽心尽力,王子何以极其惊人的速度成熟和成长着。而这一切又让赵武灵王感到莫名的失落。
当他看到公子章的时候,同情心又来了。公子章本来也是很出色,废掉他之后,工作上很勤奋,对自己没什么怨言,并且一如既往地孝敬,这让他十分愧疚。于是,他就封公子章为安阳君,并且经常与公子章住在一起,衣食均让人准备两份。公子章的仪仗用度与赵王何的几乎一样。赵武灵王对公子章的厚爱,赵王何虽有隐忧,但却不便明言。肥义也觉此事不妥,但考虑到这个太上皇的感受也没有多说。
如果这个局面维持下去,赵武灵王的统一大计也可能实现。但公子章在田不礼的撺掇之下,那颗不安分的心开始躁动起来。
与此同时,新王处理国家事务得心应手了,很多时候已经不用赵武灵王操心了。权力和光环的失落让赵武灵王想回收权力了。不甘寂寞的他不可能自己出山了,剩下的路就是要把公子章扶上去。赵武灵王打算把代郡分给公子章,让公子章也称王。这个想法的背后是赵武灵王要收回赵王何的实权,重新亲掌朝政。他所这个想法告诉了当初的铁杆肥义。
让赵武灵王没想到的是,肥义一口回绝了。肥义是个忠厚能干的胡人后裔,他认为自己是国家的相,那么就要为国家负责,自己是赵王何的老师,那就要对赵王何负责。并且赵王何也是一个渴望荣耀的人,如果赵国再出现一个王的话,不管是谁,赵王何都不会容许,赵国必然要有一场血战。
肥义把赵武灵王的想法告诉赵王何后,赵王何让肥义主持大局,随时防备公子章和赵武灵王的夺权。此时,公子章和田不礼决定采取行动,而赵武灵王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公子章和田不礼想见到赵王何也不容易。赵武灵王看出赵王何对于自己的防范,就对王子何起了杀心。赵武灵王以在沙丘选择墓地为名,请赵王何与公子章同行。这个理由,赵王何根本不可能拒绝。
到沙丘后,赵王何居一宫,赵武灵王与公子章居一宫。公子章以武灵王的名义请赵王何过去一叙。但肥义坚持先去,如果回不来就赶快采取行动。肥义果然在规定的时间没有回来。于是肥义事先安排的兵马冲出,包围了公子章和赵武灵王。
这批兵马的首领是肥义挑选的,脑子都很灵光。“不小心”杀掉了公子章和田不礼,将赵武灵王围困在宫里。赵武灵王想出来,但士兵们不让。围困三月之后,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之后,平叛首领来向赵王何报告说主父已死,赵王何大哭一场,命令厚葬,全国举哀。
在权利面前,人性变得如此丑陋!得之欣然、失之淡然、处之泰然、顺其自然,天下又有几人能够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