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歇后语及答案
老头子坐摇车——再哼哼小时候的调儿
摇车:即摇蓝。也叫“悠车”。
东北三大怪之一,即“养活孩子吊起来”。所谓摇车,其形状很像现在家用的浴盆,筐状,无梁。长约一米,宽四十公分许,深三十公分左右,车帮以柳木薄片围成,底部铺数块横木板,凡连接处皆以细藤蔑缚紧,车帮两边用四根绳子将摇车吊起来固定。
摇车一般固定在屋内房梁上。用时将小孩放入摇车平躺,再推动摇车在半空中前、后摆动。故南方人称此“养活孩子吊起来”。悠车是用薄罗圈成的船形,周围绘制有各种各样的彩色图形,如花卉、鲤鱼等,十分精美。有的还写上一些吉祥的话语,像“长命百岁”、“五子登科”等等。悠车底下有横木作为横梁。横梁上面铺上婴儿的小褥子小被。悠车长4尺左右。宽1尺多。两头有铁环,铁环上拴有手指粗的绳子,绳子一头吊在房檩子上或房梁上,离开地面有三、四尺高。悠车里,给婴儿铺的褥子底下要有一个口袋,里边装上糠或麦麸子,不许用棉花,所以叫“睡糠口袋”。小枕头里边要装上粮食,最好是小米。这样有两层意思,一是祝福婴儿大富大贵,从小便“头枕粮仓”,二是“睡扁头”。
满族妇女把婴儿抱人悠车之后。为了使婴儿入睡,母亲坐在悠车边,也就是炕沿上,一边用手悠车,一边轻声哼唱《摇篮曲>,也称《悠车曲>,母亲也可以随意即兴编词哼唱。节奏平稳,曲调悠扬,轻松愉快。如果婴儿哭闹不睡觉,母亲还可以编些恐吓孩子的故事,像“狼来了,虎来了,毛猴子跳墙也来了”等等。
婴儿睡悠车。睡得平稳香甜,母亲一边哼小曲悠孩子,一面还可以做些针线活计,像锥鞋底纳鞋帮儿等。
据说,满族人孩子睡悠车的习俗,是满族先人过渔猎生活形成的,把孩子放在地上睡觉不安全,便挂到树上,逐渐演变成悠车。
婴儿睡的悠车,如果是女孩,满族人都是婴儿的姥姥给买。生男孩,则是姥爷给买。
如《暴风骤雨》:“妯娌俩一个在里屋,一个在外屋,一个躺下了,一个正在摇动摇车子。”
老鹰抓小鸡——一个忧愁一个喜
东北歇后语及答案
老鹰抓小鸡,是典型满族儿童游戏之一。“老鹰抓小鸡”作为一个老牌游戏,可谓家喻户晓。乡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就经常让孩子来玩,至今长盛不衰。玩法很简单,选出一人做老鹰,一人做母鸡,其余的人为小鸡。小鸡排成长队,一个揪住另一个的衣服,跟在母鸡身后,受母鸡的保护。老鹰必须冲破母鸡的阻拦,去抓住排在队尾的一只小鸡,直到把所有的小鸡全部抓住为止。参加人数不限。目的是锻炼反应能力和协作能力。
游戏规则是:由一个人当“老鹰”,一个人当“鸡妈妈”,其余的人都当“小鸡”。“老鹰”的任务是捉住“小鸡”;“鸡妈妈”的任务是把“小鸡”挡在身后,保护它们不被“老鹰”捉住;“小鸡”的任务是跟在“鸡妈妈”的身后跑,保护好自己不被“老鹰”捉住。“老鹰”只能进攻8次,捉住“小鸡”,“老鹰”胜;捉不住“小鸡”,“老鹰”败。游戏开始,扮老鹰的孩子穷凶极恶,不断地向小鸡发出猛烈的进攻。母鸡则张开双臂,左遮右挡。那一长串小鸡就躲在母鸡的背后,跟着母鸡跑来跑去,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大呼小叫,热闹非凡。老鹰扑来扑去,伸出爪子,场面凶险之至,有的女孩子还发出阵阵惊叫,使得气氛更加紧张。
母鸡为了保护小鸡,不遗余力。老鹰要抓到小鸡,必须要先过母鸡这一关。他每一次只能抓一个,并且只能是小鸡队伍中的末尾一个,这就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因此,老鹰要成功抓获小鸡,唯一的办法就是跑到小鸡队伍的后头上去,但母鸡总是紧盯着他,总是截在老鹰前头,后头的小鸡队伍赶紧跟着变动,远远避开。
一开始,小鸡在母鸡的后面,很有安全感。尤其是中间的孩子,更是高枕无忧,即使母鸡防护不力,也没有什么危险,因为要抓也是先抓末尾一个。中间的孩子既有恃无恐,便老是探出头来,要观看母鸡与老鹰相持的惊险场面,这一来,队伍便有点乱了。
这可苦了末尾一个,只要老鹰越过母鸡的屏障,他便难逃毒手。终于,母鸡上蹿下跳,渐呈疲态,老鹰一个箭步,跑到了小鸡队伍的后头,将末尾一个抓住,这样,倒数第二个便成了末尾一个。母鸡气急败坏,赶紧调整队列,护卫在小鸡面前。但小鸡队列太长,尾大不掉,稍不留神,又损失一个小鸡。没有一个人是孤岛。没有一只小鸡可以独善其身,它们的命运相互依存,唇亡齿寒。
刚才中间的小鸡还觉得万分安全,但转瞬之间,便成了末尾一个,暴露于老鹰的利爪之下。最后,终于只剩下一个小鸡,他就跟在母鸡身后,如影随形,寸步不离。最精彩的一幕开始了,最后一只小鸡是最难抓的,考验老鹰的时候到了。双方闪转腾挪,你来我往,斗得异常激烈。老鹰只差一步,便可取胜,而母鸡到了生死关头,自然要垂死挣扎,其争斗之激烈,可想而知。
在这个游戏中,只要玩下去,胜利一方必属于老鹰无疑。因为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老鹰手中,母鸡除了可以防守,毫无进攻之可能。这倒也符合事实,但这个游戏还有一个重要规则,那就是老鹰不可侵犯母鸡,这才使得母鸡对小鸡的护卫成为可能。
雷神爷打豆腐——光挑软的地方下手
雷神爷:即雷公,又称雷神或雷师。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雷之神,道教奉之为施行雷法的役使神。传说雷公和电母是一对夫妻。雷公名始见《楚辞》,因雷为天庭阳气,故称“公”。所传始为兽型,或似鬼,或似猪,而以猴形居多; 后状若力士,坦胸露腹,背插双翅,额生三目,脸赤色猴状,足如鹰,左手执楔,右手持锥,呈欲击状,神旁悬挂数鼓,足下亦盘蹑有鼓。击鼓即为轰雷。能辨人间善恶,代天执法,击杀有罪之人,主持正义。故东北人尊称雷神为“雷神爷”。
关于“光”,东北人用的很多,其意思是用来表达只是、单独只做某件事情的。由于外地人不懂,结果闹出很多笑话。举一例:东北客人到外地一饭店吃饭,服务员问点什么菜。东北客人说,炒肉。服务员问,炒什么?回答光炒肉。服务员再问:肉炒什么?客人以为没听清,大声回答:光炒肉!服务员哦了一声进厨房了,不一会儿出来,对客人说:我刚问过厨师了,我们这今天没有瓜炒肉这道菜。客人不耐烦了,生气说道:我说的是光炒肉!服务员说,是啊,我们这今天没有瓜,只有肉。实际如果这个客人说清炒肉,这个问题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