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谱写“阅读”的篇章
重温薛瑞萍“阅读:为人生打上幸福的底色”有感
2008年12月20日,我有幸再次聆听了全国儿童阅读专家薛瑞萍老师的“阅读:为人生打上幸福的底色”专题讲座,深切感知薛老师是在用生命谱写“阅读”的篇章,用生命为学生的人生打上幸福的底色;听了薛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薛老师的讲座主要阐述了几个问题:
一、大声朗读,让孩子爱上阅读
1、薛老师的小课例《狐狸和乌鸦》的所有的结论都是从朗读中得出来的,让孩子在轻松好玩中了解语言中更深刻的智慧。这再次说明阅读有着极高的养分,在阅读中,我们能读出孩子心灵中的灵动和斑斓,也能读出人生中的智慧和境界。
2、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要让儿童爱上阅读,最终归结到一点:唯一而且最重要的是父母和教师为孩子大声地朗读起来。(几乎在每一个热爱阅读的班级中,老师都定期地给学生们朗读。)
学校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培养终身的阅读者。全世界最好的准备学力测验的方法就是,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在床边读书给孩子听。如果孩子觉得这是个美好的经历,他们就会开始自己阅读。
3、母语教育和其它教学是相通的。对精粹的美文的朗读能提高孩子对信息的捕捉能力。
①作为语文老师,每周的教学,我从朗读开始。在一年级,我的语文课除了识字、写字,全做朗读指导。组词、造句,从来不做。为什么能够这样?是日有所诵让我们师生“有恃无恐”。 朗读的过程中,一遍一遍兴趣盎然地读下来,孩子自然就会写了,实现了诵读和教学之间的良性循环。
②我们给孩子阅读的诵读材料必须是童趣盎然、浅显好玩的。
③每周的学习从朗读开始,读什么呢?低年级以图画书为主,而高年级就要有意地读那种孩子独自在家不可能发声朗读的东西,比如《西游记》。要让我们的教学和朗读具有不可替代性。越是拍成电视剧和动画片的,我们越是要读给孩子听。电视把我们用语言和文字不能传达的信息都传达给了孩子。但是,电视在给我们提供全方位的感官刺激的同时,也剥夺了孩子想象和思考的能力。所以,孩子小的时候,千万不能让孩子看电视。孩子们都很喜欢听故事。您给孩子讲故事听,看到孩子闪闪发亮的眼睛,你就知道孩子在自己的脑海里已经组织起了一幅流动的画面,具备了想象的能力。其实,听故事的能力就是想象的能力。
二、日有所诵,让语文学习轻松快乐
1、孩子学习母语需要背诵,但是应该背什么?如果一年级二年级就背艰涩的东西,那到了四年级会是什么样子?我的做法是,先带孩子们背童谣。在背童谣的过程中,字词就背下来了,就会写了。孩子的背诵应该从童谣起步。
2、《日有所诵》的好处:①就是让语文课变得轻松了。每天的十分钟,让母语教育扎根在沃野。尤其轻松的是作文。教材之外,一句一行那么多诗词读下来,他们的作文不仅会标点了,更会脱离俗气、匠气和说教气。儿歌背多了,不知不觉地孩子的作文就带有灵气了。②就是超越了母语教育。除了语言,孩子还在日有所诵中学会了智慧、学会了爱。
3、有的老师说,孩子总是背不下来,怎么办?背不下来有两个原因:一是所背内容本身比较难;二是孩子不会聚精会神。那么,怎么办呢?这时候,就需要强迫孩子背了。强迫教育是必须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智慧就是对自己必须做和应该做的事情专心致志。一个人如果在需要的时候就能让自己专心致志,这个人就能够无坚不摧。
三、朗诵结合,读出智慧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把诵读和朗读结合到一起。
1、有趣的故事中充满人生的哲理。如果想让一个孩子讨厌阅读,那就让他去写读后感吧。读后感最好是自愿的,而不是逼出来的。在阅读中,老师不仅帮助孩子培养了阅读习惯,老师也为自己的生命增添了很多色彩。因为孩子对书籍的感悟与交流。也会帮老师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2、让一个人改变缺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营造美好的事物,营造快乐的氛围,让孩子沉浸到美好的事物中,忘掉缺点,不再犯错误。老师更多的时候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当我们把弱的孩子当成好的孩子来看待的时候,弱孩子会忘掉自己是弱的孩子,会像好孩子一样地学习。
假期中,再次重温薛老师的主题讲座,更加感知薛老师阅读教学的独到之处和其对阅读的真知灼见,进一步激发了我——赶快去实践。让我们牢记薛老师的:“本着对教育的良知,本着对孩子的热爱,本着对幸福人生清净美好世界的向往,让我们携起幼小的手,回到童年,回到生命应有的圆融和完满。朗朗书声,朗朗乾坤,让我们期待,让我们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