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标,才会有更大进步
假期,为了让儿子保质保量地锻炼好的身体,经儿子同意,给他报了兵乓球班。可能因为以前从没摸过球拍的缘故,孩子的球感一点也不好,球总是打不上台,真让人着急。
教练教他打球时,儿子摆好动作,丝毫不懈怠,可是就是接不着球,后来我分析他是根本没有接球的意识,从没打过球,所以他根本不知道规则,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但是我从没把这种担心和着急在儿子面前露出过。记得第一次打球回家的路上,儿子对我说:“妈妈,今天教练说我打了几个好球,什么是‘好球’?”我一听,愣了,别的孩子可能以前接触过乒乓球,即使是在水泥台上打的,起码人家知道规则,这个“规则”就是球的目标,也是打球人的目标---让球从自己的“阵地”到对方的“阵地”。儿子缺少了这个“目标”,所以就很盲目。一切的形式都是为目标服务的,练习接球的姿势是为了更高效地防御和进攻。当我把这个道理告诉儿子时,他恍然大悟,他原本以为只要接到球把它打出去就行了,根本不管球是不是到对方的“阵地”上。
明确了第一步的目标,儿子已经知道有意识地接球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接到的球很多,打上台的球太少。每次儿子都在努力地做动作,但却不求效果。看着儿子刻苦的练习,汗把衣服都打湿了,脸上的汗珠流到眼睛上,他也顾不着擦,我在一旁被儿子的执着感动了。他从不抱怨,只是默默地练着......儿子的专注和耐力让我这个当妈妈的十分佩服,想想我们大人有时事情做不好时,还会发上几句牢骚,再看看儿子,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的不足。
虽说儿子在不间断地练习,但效果不佳的问题还是要解决的。我对儿子来了着狠的,我对他说:“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只要球能打到对方的台上,就是打好球,必须打够十个,要不然今天晚上不许去找豪豪玩。”儿子听了这话,很紧张有很严肃。教练也针对他的情况又做了指导。也许有了压力就有了动力,一会儿功夫,儿子就打够了十个球,他兴奋地朝我笑笑(练习的时候儿子从不笑),看着他自信的笑我也很开心。“宝贝,咱们的下个目标是20个好球,有没有信心?”“有!”儿子恢复到以前的样子,腼腆地回答。结果,到结束时儿子打了35个好球。
更精彩的还在后面呢!昨天打球前,我问儿子:“今天我们得先定个目标,你给自己定多少呢?”“昨天35个,今天定40个吧!”“妈妈觉得你能打60个,好的话还有可能打100个呢!”“啊?”儿子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地看着我。
晚上回来,让他爸爸猜猜儿子打了几个好球。他老爸猜了好几次都没猜到。亲爱的朋友,您能猜到吗?儿子打了252个!
有了目标才有奋斗的动力!
回想起自己以前看书,因为没有时间约束,总是慢悠悠的,很多天也看不完。可是如果要考试,那效率就高多了;再说亲子阅读,以前没有计划和目标时,有一搭没一搭的,自从定了假期计划,每天亲子阅读30分钟,由儿子监督,我丝毫不敢懈怠,不仅坚持得好,效果也很好哟!说到这儿,想起一句话:“成功是10%的灵感加上90%的汗水”,在战略管理领域中可以这样说:“成功是10%的制定加上90%的实施。”套用到我们这里,是不是也很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