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孩子成长 亲情应伴其左右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3-25 11:31:19 作者: rapoo

孩子成长 亲情应伴其左右


9月9日参加比赛结束后从郑州回到商丘,已经是晚上7:30。公共汽车肯定是没有了,只好在商丘逗留一晚。我很快把这一情况“通报”给了正在家苦等“夜归人”的爱人和孩子。女儿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告诉她明天一早就可以到家了。
“那你明天到学校来接我好吗?”女儿带着恳求的语气问。
自从女儿上四年级后,我们就很少放学接她回家,主要是我和爱人工作都忙,再者也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
“我可能还有点事,你直接去你奶奶家吧!”我外出学习以来,女儿都是在奶奶家吃饭。
“不吗,我就要你接我,我想你了!”电话的另一端,女儿撒着娇,甜甜地、多少又有点不好意思的说。听了女儿的话,我心里酸酸的,眼睛也有点模糊。世上还有什么能比得上被亲人思念更幸福的事呢。我立刻被这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感动着。
“好吧,明天一定到学校接你。”我答应着。
第二天,我顺利地赶到了家,然后到单位处理点事。等赶到学校门口时已是11:40,离女儿放学还有近10分钟的时间。可这时却正好是他们学校蓝天幼儿园的放学时间,接孩子的家长都快排起了长龙,校门口也立刻喧闹起来。
看着一个个被家长接走的5、6岁模样的小孩子,忽然想起昨天女儿“我想你了”的话,我的思绪一下子又回到了4年前。
那时女儿也刚六岁。我同样是被商丘人行抽去参加省组织的一个业务技术比赛,先集训了一个多月。恰巧当时爱人也去郑州参加一个脱产学习。就这样,我只好从农村老家接来老母亲照看正在上幼儿园的女儿。听话的女儿能忍受得住思念爸爸妈妈的痛苦,可是因为不会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在电话里委屈得抽噎难言。而没有文化,只能认出自己姓名的老母亲却无能为力。当时也听到了“爸爸,我想你了”这句话,我感到的是做爸爸的不称职,也只有强忍泪水好言安慰。
转眼女儿十岁了,我对孩子的要求也严了起来。看到女儿的缺点和毛病,往往不能正确地去引导,反而是怒目对待,言辞激烈。少了耐心细致的循循善诱,多了急功近利的心气浮躁。给予女儿的亲情渐渐少了,颐指气使的说教多了;慈详的关爱少了,板起面孔的时候多了。往往事情过后也是很后悔,经常反思:“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好多缺点和毛病并不都是孩子之过。做家长的应扪心自问,孩子有缺点难道大人没有错吗?难道大人的教育方法都正确吗?自己的行为习惯都可以做孩子的典范吗?
天下做父母的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也应当多考虑考虑孩子自身的条件,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做父母的对孩子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和标准来要求正处于充满幻想的、幼稚的孩子。只要孩子认真了,进步了,即使还有缺点,也不应该再动以粗暴,而要晓之以常理,动之以亲情。毕竟我们是平常人,我们的孩子也是平常人。所以我们就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要给孩子以亲情,给孩子一个茁壮成长的和谐空间。毕竟亲情是人类最美好一种情感,亲情往往也能产生让人难以想像的力量。
想到这样一件事:那还是学生时代,在与一位同学的一次谈话中,他眼里含着泪花,动情地说:以后他要好好地孝顺自己的老父亲,原因就是在他的印象中,他父亲对他是那样的慈详、和善,居然没有对他大声说过一句话。他在班里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而且是个非常容易亲近的人。
也想到了这样一个笑话:父亲经常指责儿子,林肯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能养活父母了,而你却这么无能!儿子也不示弱,林肯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是美国总统了!父亲哑然,无言以对。
是的,孩子不可能人人长大后都成为世界名人,社会的宠儿,各界的精英,那也是不现实的。只要孩子发挥出了自己的潜能,能在父母、家人的亲情呵护下茁壮成长,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应该是我们天下做父母的成功。
“爸爸!”女儿那亲切悦耳的童声透过杂乱的人群清晰地传了过来,打断了我的神游。只见女儿拎着沉重的书包飞快地向马路这端的我跑过来,然后像小鸟一样扑到我的怀里。这反倒让不善于表达情感的我变得有点局促起来。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过问孩子的学习和成绩,而是任凭女儿叽叽喳喳地说着她班里的趣事。我认真地听着,不时地也发出愉快的笑声。我在充分享受着女儿的快乐,也充分享受这浓浓的无限亲情。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