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怀揣形而上 耕耘形而下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3-27 10:53:50 作者: rapoo

怀揣形而上耕耘形而下

李冬娟

这么多年读书,读了这么多年书,可以说,一本书一个观点,一本书一种思想,一本书一个灵魂。读心情文字感受到一种情怀的释放,读专业书籍得到一种技术的提高,读思想专著得到一次思想的洗礼与熏陶。读《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最深的感受,最大的收获:怀揣形而上,耕耘形而下。

刘铁芳老师,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这样定位和诠释:要我们敞开日常教育生活通向教育本真的窗口,给我们的心在坚硬的教育现实之中,打开一扇温暖的教育形上之窗。在那里我们找到教育最根本的目标——那就是生命的尊严和幸福。

这段话,我反复读,读反复,让我沉思良久,思索良久。

我们的学生幸福吗?我们的日常工作,关注更多的是孩子们的幸福还是孩子们的分数。学生的分数与幸福一致吗?和谐吗?!

老师们教育生涯的工作及心路历程,曾几何时,我们细腻的情感变得粗糙?柔软的心灵变得坚硬?

老师们,回想当年,热情万丈、满怀豪情,带着青春年少的梦想,带着对教育的无限憧憬和希望。踏上三尺讲台,为自己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感到无限的自豪与光荣。那时候,在心里,那扇通往教育本真的温暖之窗,大开到了一扇门的宽度。

当“案牍劳形渐憔悴,粉尘飞扬化作泪”时,这扇门慢慢关闭到一扇窗的宽度;当单调、繁杂的教育琐事让你倍感疲惫时,这扇窗慢慢关闭到只留一丝缝隙;面对教绩的压力与竞争,不知不觉中,这扇窗便被死死的封堵了。在坚硬的教育现实之中,我们的心也坚硬了。关注孩子们的生命,呵护孩子们的心灵都成了教育的赠品,我们无法超然于分数之上,为了孩子能多考一些分数,我们孜孜不倦的教,学生勤勤恳恳的学。看看我那上中学儿子的作息时间表,我感到了一种无言的恐惧。教育,离教育的本真越来越远了。可悲的是,教育者麻木了,受教育者习惯了。

刘铁芳老师替时代、替社会发出了一声呐喊。

开启一种儿童本位的,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儿童文化,逐步引领整个社会健全的儿童文化,这是当代教育重要的文化使命,甚至可以说这是当代教育的中心与关键。是培育年轻一代健全的国民人格的重要基础。

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暴风雨过后的早晨,一名男子在海边散步时,发现海边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小鱼被困,回不了大海----虽然大海近在咫尺。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被晒干、晒死。男子继续向前走着,他发现,在他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小男孩不停的弯下腰去捡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他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好心的劝那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是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回的回答。“那你为什么还在捡?还子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遍又捡起一条小鱼扔进了大海。“这条小鱼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是啊,老师们!也许,我们的点滴行动对整个社会影响甚微,但对于我们的学生个人而言,就是一切的一切。

细品,教育是闲暇的艺术,只有在闲暇中人的心灵才可能真正的舒展,自由的创造,人由此而获得无限的熏陶,真正的教育只有闲暇的人才能享受。老师们,让我们找一份宁静给自己,留一片空地给心灵,多一份闲暇给学生。

当今社会,五颜六色,面对这样的喧嚣与躁动,我常常质问自己,有没有一份职业的宁静。这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境界。

板仓先生,怀着“自闭桃园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的理想,本着“无为官之念、无发财之想,悄然遁世,不闻炎凉”的姿态,培养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老师们,问问自己,我们能否做到吐丝无声?

让我们远离功利,触摸人性。怀揣形而上,耕耘形而下。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