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感悟《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3-30 11:29:21 作者: rapoo

刘铁方老师的名字印入我脑中时来已久,那次读他写的《想起刘胡兰》这篇文章,我被文字中透露的冷静,冷静中透露出的智慧深深地吸引住了,好长一段时间都渴望能够拜读他的杰作。今年的炎炎夏日,我有幸拿到了他的《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迫不及待打开,如饥似渴阅读,文字中流淌着智慧、深沉、超脱、执著,读完后有一种登上高峰,领略无限风光的快感。在这部书中最欣赏两句话:

“教育是闲暇的艺术”

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受教育者动能诗意地栖息在地球上,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校的快乐,即使不快乐也最起码不厌烦学校。谈到这里我想了我们家的一件事:晚饭过后,正在写作业的儿子突然玩起手来,一会掰掰,一会掐掐,一会又用嘴巴咬咬。我斥责道:“干吗呢?不好好学习。”“妈妈,你看我的手。”说着他伸出来右手的中指让我看看。我捏在手里一看,真没料到:他纤细的手指上隆起了一层厚厚的茧子。我告诉他这是他写字多磨的。他说: “哼,都是老师造的孽。”

当时我的心就猛地一颤,这孩子怎么说出来这么极端的话来!此时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教学,下课了,其他的学生做游戏的做游戏,聊天的聊天。我会把差生单独拉在讲台上不厌其烦地讲解做题的敲门;体育课,其他学生生龙活虎般在操场摔跤、追逐、打闹,我又把他们留在教室给他们讲解写作文的秘诀。他们会不会说,俺老师真的在造孽啊!真的,我从来没考虑过学生是否快乐。

教育是闲暇的艺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留一点余地,给学生多一点爱的温情,给他们营造一个快乐的氛围,让“轻声漫步过走廊”,而不是“禁止喧哗”,草坪上张贴“我怕疼,别踩我”,而不是“禁止踩踏”等等。只要我们稍微用点心思,收获的有可能是学生终身的幸福。江苏海安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举行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典礼,把几个班的学生叫到操场上,站成今年我十岁了,然后再高处拍照,给每个孩子发一张。虽然是小小的照片,但把我融入学校中,即使离开学校仍然有浪漫的温情,这就是生命的温情,这种温情将根植在学生的心田,温馨他们一生。

闲暇出智慧,学校应该带给生命体贴和温暖,许多时候,一点点创意,就可以改变许多。如果把教育比作汽车,教育应该往汽车离加油,而不是往汽车里装东西,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存在的意义。 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学校的目标应当是:青年人离开学校时,使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我们应该完善学生的生命,让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个体出现在教育生活中,放在他的生命世界中,提升他们的生命状态,而不是把学生简单地置于教师自身的知识框架中。

“教育是散步的哲学”

看到“散步”两个字,眼前会映出这样的画面,身披皎洁的月光,漫步清幽的小径,倾听着虫鸣花开的微响,不由自主地将自己融于天地之间,身心回归自然,接纳天地之气。

张开思维的所有的触角,让它们随风流动。

时常有行人从身边擦过,当善意的面孔传递友好的问候,我便回以淡淡的笑容。

只需微笑,无需浅淡或深交,心事早已抛锚,懒懒的脚步,享受短暂的散漫和轻松。

小溪在不远处奔走,天空还看不到春天的颜色,只有那只静默的海鸥,它停驻在小溪旁偶尔低吟着它心中的落寞。

季节,沉浸在它的轮回,思维,停止了它的转动。

散步,有时并非为了收获所谓的美景,也许只是,为了享受那份空荡荡地,却酷似轻松的感觉。

教育作为散步的哲学,就在于他让我们超越世俗的事物的纠缠,得以直接地行走在天地之间,接纳天地之气,从而涤荡我们不断为世俗生活事务所缠绕的心灵世界,让我们直面生命的纯真。在散步中,领悟出生命的真谛,在散步中回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把教育看作是散步,就会多一份恬淡和潇洒,多一份悠闲和浪漫。就会对学生多一份宽容,允许他们犯错,放飞自己的心情;对孩子多一份等待,让他们慢慢领悟,今天学不会,明天可能会,开阔自己的心灵;对孩子多一份尊重,和他们一起领悟生命的价值;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和他们一起在游戏中稀释生活的烦躁。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