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培养自信的法宝
作为一名跨世纪的教师,除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善于与人合作,具有人格魅力,充满爱心,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等优秀品质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善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并让这种信念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中,经久不衰,越来越强。这是因为:其一“自信心对一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无论在智力上还是在体力上,或是做事的各种能力上,自信心都占据着基石性的支持地位。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心,就会缺乏探索事物的主动性、积极性,其能力自然要受约束。”其二,每个人都有无限成功的可能性和极大的可塑性,而通向成功的桥梁就是十足的自信。
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教授有句话说得好:“培养人就培养他的自信,摧毁人就摧毁他的自信。”这真是一语中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已屡见不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常说好学生越来越好,差学生越来越差了。原因何在?因为好学生在学校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抬举;在家里听到的是家长的鼓励,邻里的夸赞。他怎能不信心百倍,越学越有劲呢?而差生听到的是老师的批评,看到的是同学的白眼;回到家还要挨家长的批评,遭旁人的数落。他又怎能鼓起前进的勇气?我还想到这样一个故事:“曾参杀人” 。曾参是孔子的门人,是个贤人。有一个和他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别人不知,以为是他,便跑去告诉他的妈妈,当前两个人说的时候,他的妈妈镇定自若,继续织布,因为她相信自己的孩子。可当第三个人也这么说时,她却慌了手脚,连忙逃出去躲起来了。为什么?俗语说得好:三人成虎。当别人都这么说时,她母亲的自信便被摧毁,以致怀疑起自己和孩子来。
这又让我回想起一年级新生入学时的情景:孩子刚刚踏进校门时,是那么的激动,那么的兴奋,学校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奇而有趣的。每天,他们一遍遍地催促家长:“妈妈,快走吧,我要上学,别迟到了。”那时,他们个个充满了对学校生活的向往,人人带着对未来世界的憧憬。上课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抢着回答老师的问题;下课围着老师问长问短;回家缠着家长说这说那。真是什么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智慧的种子在发芽,求知的欲望在萌生,好奇的目光在探询,真是活泼可爱。可渐渐的,随着:“连这也不懂!”“你真烦人!”“我不知道!”“我没时间!”“自己想去!”这一声声来自家长、老师粗暴的冷冰冰的话语,孩子们上课举手的越来越少,课下提问的凤毛麟角。随着问题不被重视,孩子们的好奇心逐渐泯灭了,积极性也在一天天减少。他们变得越来越孤僻,思维也在一天天枯竭。就这样,智慧刚刚萌芽就被扼杀,灵感新一萌生便遭困扼。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信越来越少,而自卑感却日见增长。这难道不是我们做教育工作的、做孩子父母的悲哀吗?
这使我想起了一个问题:西方国家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能取得成功?细究起来,与他们的教育观念不无关系。因为西方很多国家的教师包括家长更多地看到了孩子的优点,注意发现他们人性的闪光点,并不断给以表扬、肯定,无形中激励了学生和孩子,使他们充满自信,无所畏惧,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他们不怕失败,敢于尝试,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还有高位截瘫的张海迪、双目失明的保尔、六六六的研制者,还有很多很多成功的人,他们不都是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凭着坚强的自信,不断挑战自我,终于走向了成功之路吗?
我们的观点自古以来就是:“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龟兔赛跑》为这一观点做了最好的诠释。
而朱永新市长的话语则使我耳目一新,他说:“适度的骄傲能使人成长、进步,过度的谦虚则使人落后。”细想起来,还真是这个理。当我们的奥运健儿登上高高的领奖台,运动场馆里响起嘹亮的国歌声时,全国人民、所有的炎黄子孙不都因他(她)而自豪、而骄傲吗?这骄傲只能激励人们向上,并没促使谁落后。你再想想,当一个孩子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受到奖励时,他为自己骄傲,老师、家长为他欣慰,而这骄傲、这欣慰,只能促使孩子奋进,而非落后的源泉。反之,过分谦虚的孩子做事总是畏畏缩缩,这不敢动,那不敢摸,这也危险,那有隐患,他们处处小心谨慎,循规蹈矩尚嫌不够,又何来创新的勇气?
综上所述,为了孩子,为了教育,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为人师者一定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不断暗示他们:你能行!因为一个“行”字,消除了孩子的恐惧感;一个“行”字,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一个“行”字,唤起了孩子对生命的热爱;一个“行”字,让孩子找到了学习的快乐感觉。而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哪怕是你眼中的差生。因为放弃对孩子的希望是你最大的失误。
因此,做教师的,一定要学会赏识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而这一切源于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因为爱是教育的唯一秘诀。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与尊重,才能事事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教育学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学生的信心来自老师的信心。因为尊重产生自信,自信产生成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 “要赏识孩子。”的确,只要你深入到孩子们中间,你就会发现他们渴求理解,渴求信任,渴求上进的情感。与他们接触,赏识他们的优点,肯定他们的进步,表扬、鼓励他们,发挥他们的长处,你将获益非浅。
学生由于所处的家庭环境、所受的学前教育以及每个人的天赋都不一样,因此,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表现也就不尽相同,有的甚至相去甚远。这时,最有用的法宝就是赏识。因为表扬和鼓励是培养自信的最好妙方。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在每一个人(毫无疑问地是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源泉,帮助每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身上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每天抬起头,挺着胸膛走路的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
1 赏识品学兼优的学生,为全班树立榜样。
每年班上总有一些学生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他们是老师的好助手,同学的带头人。我便大张旗鼓地表扬他们,为他们发送喜报。这样,全班同学对他们羡慕不已,他们也会为保持先进而更加努力。
2 赏识有专长的学生,使学生学有目标。
学生的能力各不相同,每人的好恶也千差万别,如有的喜欢下棋,有的喜欢打球,有的爱好文艺,有的书法不错,有的爱上数学,有的偏爱语文,有的劳动积极,有的发言大胆,还有的热心科技小制作......总之,只要你留心,你会发现每个同学的头顶都有光环在闪耀。于是我就设单项奖奖励他们,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被别人赏识的自豪。如我班岳阳作业认真,行款排列整齐,我便常常让大家欣赏他的作业。结果,他的作业越写越好不说,几个上进心强的孩子还和他较上了劲,全班作业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
由于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奖,一点点成绩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因此,孩子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班上各方面的人才都各显其能。所以我教过的学生在学校、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中,都不乏获奖者。
3 赏识后进学生,为他们指明方向。
孩子们在上学求知期间,没有一个学生会自甘落后,只是由于其中一部分学生积极向上的基因没有得到充分调动,才使他们成为后进生,但他们也想得到老师的夸赞,同学的欣赏。他们也有优点,也有长处,只看你善不善于捕捉那些闪光点。为此,我留意观察这些学生,慢慢的,我发现他们中有的爱劳动,有的关心人,有的体育棒,还有的手儿巧。我用欣赏的口气对全班同学说:“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你们看,田田多有礼貌,宇飞跑得真快,肖亮最爱劳动,栩如会关心人......”这时,你再看,被点到名字的同学一个个挺直了腰板,脸上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有时就是这短短的一句表扬, 一声赞美,可能会改变学生整个的一生,这样的例子也时有报道。因为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来自教师的夸赞、鼓励,可以唤起学生的自信,成为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甚至成为人生转折的契机。而老师粗暴刻薄的语言会导致孩子们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社会,甚至反对整个世界。多萝茜洛诺尔特说得好:“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相信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多给孩子点自信吧,他将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