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点点集&2016.6.24一年级易错题解法指

发布时间: 2018-07-12 10:38:17 作者: rapoo

2016年6月24日(星期五) 晴

一年级易错题解法指导(七)

在厘米和米的认识中,学生在解题时容易出现以下错误:

1.比较大小:1米○99厘米

学生出现填小于号的情况。原因在于没有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只比较数字的大小,而忽略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不同。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了换算单位的针对练习和指导:

读题之后,先看○两遍的数量,单位是不是一致,如果单位一致,就直接比较数的大小,如果单位不一致,就要先换算单位,然后再进行比较。向这道题目,先想1米=100厘米,100厘米和99厘米再比较大小,这样就会避免错误的产生。

2.估计物体的长短、高矮是多少。

对孩子来说,估计一个物体的长度是学习上的难点,如果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表象形成不好,再加上不明白估计的方法,这样的题目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形成表象,我让学生自己剪出1厘米、2厘米、3厘米等不同长度的小纸条,分别观察并用手比一比,在生活中找找大约这么长的物体,慢慢的形成表象。在对物体长度进行估计时,我告诉孩子:“要先找一个标准。比如估计课桌的宽度,我们可以用课本做为标准。已知课本的长度大约是25厘米。课桌的宽度不到2个课本的长度,大约是40厘米。”这样,我让学生形成1厘米、1米等长度的表象,然后再教给学生估计的方法:也就是先找标准,根据标准进行估计。孩子再做这样的问题时也就不再困难了。

3.测量物体的长度。

孩子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是一端与0刻度线对齐,看另一端的数字。而在解决问题时,常会出现下面的问题:

像这样物体的一端并没有对齐0刻度线,学生往往就会出现错误,有的孩子采用数数的方法,常常会多数一个(把左端和右端的数都数进去)。针对错误原因,我出示不同的测量物体的图片,领着学生1厘米1厘米的数,出示结果之后,把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从0刻度线开始的,一类是不从0刻度线开始的。让孩子们进行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总结方法:

物体的一端对着0刻度线,另一端指向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物体的一端没有对齐0刻度线,用后端的数减前端的数,得到的就是物体的长度。

这样通过实例进行归纳,孩子们的理解比较好。

对于这一单元的知识来说,在练习指导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同时多让孩子操作、观察,能够更好的理解掌握。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