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的教育活动中,大部分教育活动是要求小朋友坐着操作的,为此,坐姿也成为蒙氏活动中的重要准备工作之一。
在蒙氏坐姿中,主要有三种坐姿,盘腿坐、侧坐和跪坐,但无论哪种坐姿都要求小朋友做到立腰拔背,身体挺拔。在大人眼中,这个要求好像没什么难度,但对于3~6岁的小朋友来说,他们似乎没有完全理解“腰和背”的概念,尤其是一些还稍微发福的孩子,坐在蒙氏线上,弓着腰,驼着背,像只可爱的大龙虾,你要是稍微一强调“立腰、拔背”,他却是全身紧缩,猫得更厉害了。看到小女孩大部分还有模有样,而小男孩绝大部分是“虾模虾样”,我似乎陷到了一种困惑中,如何让小男孩也“立腰拔背”哪?!我突然有了妙招。
“孩子们,你们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后背中央,看能摸到什么?”说着我也把手伸到了后背仔细地摸起来。
“硬的疙蛋蛋”小朋友给了我一个有趣的后套方言回答。
“继续往上摸一摸,往下摸一摸,你还有什么发现?”我积极地引导幼儿发现这个“硬疙蛋蛋”是一直贯穿我们后背中央的。
“老师告诉你们,这一排排列整齐的小骨头是脊柱,是我们身体的支柱,还有一个秘密。”我故作很神秘地样子还压低了声音。“孙悟空在小朋友的身体里藏了金箍棒,如果藏了的,那么脊柱就是直直的,要是没藏金箍棒,那他的脊柱就像老爷爷的拐杖一样,身体里藏金箍棒的小朋友,孙悟空还要带着去打妖怪哪!”听我这么一说,小朋友立刻就理解了“立腰拔背”,一个个坐得很直立。当我准备巡视检查的时候,我故意小声问道:“不知道孙悟空在谁的身体里藏金箍棒了?”我摸着小朋友直立的脊柱,看着他们一个个端坐的样子,欣慰极了。
的确,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存在许多这样的小问题或小困惑,如果置之不理也就过去了,但如果仔细揣摩,你会发现教育的瞬间会激活教师的智慧,会想到独出心裁的好点子,会让幼儿体验到幸福,会令活动更加有趣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