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上的小“神医”
——我的习作课4.10
习作课进行了一段时间,很多孩子有不小的进步,曾经的“兔子尾巴”也写到了长长的一页。这是一个量的变化,但“质”的方面还有很多很多的欠缺,阅读量的匮乏、家庭教育的缺失、语感的薄弱......无一不“败”露无疑。
这是一项遥遥而又漫漫的“工程”,虽然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里,周四的习作课已经成为孩子最喜欢的课,虽然一提起写作文孩子就会欢呼雀跃,虽然很多曾经一个字也“憋”不出来的小豆豆已经不再惧怕......但,我知道这些只是表象。当他们的写作兴趣被激发出来的时候,我就需要做更多实质性的东西。比如更细的批改、更多的鼓励、更多 “写作的点”的串联......我如同一名医生,一点点“挖”去它们“病体”上的顽疾。然后,陪着他们慢慢成长。
就像今天,我停下来,让他们和我一起做一名作文课上的“小神医”。
孩子好为人师,当我说:“老师昨天改作文改得生了一场大病,脸通红、气不顺、两眼模糊、头疼不已,真需要个小神医来给我和作文治治病。谁来呢?”孩子的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了出来。
♥出示“病文”,请“小神医”观察毛病在哪里。
画风
魏泽磊说:“我要画一片树叶风一吹树叶飞到了蓝蓝的天空。”
张一墨说,我要画蒲公英的种子风一吹蒲公英的种子飞到了高高的天空。
张天乐说:“我要画一个气球,再画上一张可爱的笑脸。
赵宁说:“我要画小树小树的辫子又细又长。”
♥逐段“治病”
孩子很快就会发现这个作文片段中的两个毛病:一、缺少标点;二、段落前没有空两格。
这两个毛病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构不成“威胁”的问题,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兴趣。所以,我每一次让孩子找出毛病并纠正之前,就会让孩子按照“病文”的标点读一遍,以体会一下读没有标点的短文的苦。他们的兴致很高涨,一个个装作很累的样子,我示弱:“老师就是这样子改作文的,所以,老师现在都憋得生病了,哪个同学再不加标点,看我不来找你‘报仇’!”孩子们笑成一片。
这个环节用了二十五分钟左右。
♥难点“突破”
这个作文里还有两个毛病:一、意思没有说清楚。如,张天乐说:“我要画一个气球,再画上一张可爱的笑脸。赵宁说:“我要画小树小树的辫子又细又长。”他说这些究竟跟画风有什么关系呢?根本没有说清楚,但孩子却没有意识。二、记叙的要素没有交代。如开头落笔就写“魏泽磊说”,根本就不知道写的什么事嘛。
这两个难点,并不是孩子不会写,而是难在孩子无意识。我需要做的是怎样“点醒”他们。
感谢程锦这个大头娃娃。正在我有点为难,不知该如何提出这个话题的时候,她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你看,第三段中张天乐为什么要画气球啊?跟画风没有关系!他没有说清楚。”她一说,其他的小神医也明白了似的,立刻指出四段的赵宁也没有说清楚。
好,问题就这样解决了。找出“病源”,就只剩下对症下药了,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难事。程锦因为突出表现,直接就被封为班级大神医,掌声四起。
最后一个毛病是我直接提出来的,我问:“谁在画画?在哪里?画什么?”问得孩子直摇头,时间很紧迫,我干脆直接告诉:“写这个作文的人什么也不告诉我们,这不是大糊涂蛋熊大吗?我们写的时候可要记得说清楚啊,咱也比比谁还愿意做那个糊涂蛋!”
铃声响起,这节课有点不圆满地结束了。内容不算少,按我的观察,一多半的孩子能接受得了,慢一点的孩子能关注到前两个毛病的修改,后两个就不好说了。
♥第二节的习作
这一节是在上一周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主要修改上一节讲的四个问题。
在修改之前,除了宣布不同等级的作文外,我还是选择了几篇优秀的作文来读。这是孩子最得意的时候,得班币的意气风发,没有得班币的也很有压力,被选读的得意洋洋,没有被选读的也有了可以学习的榜样。这个环节,我觉得非常重要,极其重视并夸大其力量,鼓鼓士气嘛。
第二节的习作课,已经很安静很安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