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传统歇后语介绍及答案

发布时间: 2018-07-31 18:01:23 作者: rapoo

传统歇后语介绍及答案

  由来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後语是熟语的一种,相对於成语、谚语而言,用字比较通俗、口语化,富有鲜明、生动、活泼的特点,有时语带相关,更添几分幽默,因此较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我们除了可以把歇後语视作一种文字游戏外,也能从歇後语看出我们的生活文化。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文化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得最的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读了之后往往能令人会心地一笑。歇后语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文字游戏,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後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有时也称作「俏皮话」。最初的歇後语与现在我们看到的歇後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後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後来的歇後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後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歇後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

  集锦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子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说不出」)

  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後语,他在前面一种烈性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炭(叹,即享受)

  粪坑关刀──文(闻)不能,武(舞)也不能。

  以下为一些常用的歇後语:

  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秀才遇著兵:有理说不清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贪

  财到光棍手:一去无回头

  盲人吃汤丸:心中有数

  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

  礼义廉:无耻

  泥水佬开门口:过得自己过得人

  偷鸡不成:蚀把米,即不仅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受到了损失

  茅坑里扔炸弹:激起民粪(愤)

  阎王爷嫁女:鬼要

  以下是一此常见於粤语的歇後语:

  牛皮灯笼:点极唔明

  床下底劈柴:撞板,即闯祸、出乱子

  老婆担遮:阴公,即可怜

  老公拨扇:凄凉(妻凉),即可怜

  单眼佬老婆:一眼睇晒

  冬钱腊鸭:得个睇字

  隔夜油炸鬼:无火气

  番薯跌落风炉:该烩

  湿水榄核:两头唧

  水瓜打狗:唔见截

  无掩鸡笼:自出自入

  白鳝上沙滩:唔死一身散,即死定了

  火烧旗杆:有排长炭(叹)

  潮州音乐:自己顾自己

  结他无(湿水棉花):无得弹,即无可挑剔

  非洲和尚:乞人憎(黑人僧),即令人讨厌

  卖鱼佬冲凉/卖鱼佬洗身:无声(腥)气

  船头尺:度水

  亚兰嫁亚瑞:累斗累

  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

  老举埋年结:算数

  蒙古大汗——忽必烈:被打至屁股开花(忽=屁股;烈=裂)

  吞金灭宋(金=借喻买菜的钱;宋==菜)

  放下担子聊天——歇后语

  牛角上挂把草---捎带不费力

  火烧灯草--- 一点就燃

  沙土地里的萝卜--- 一带就来

  床头上拾钱---不用弯腰

  两个小孩子抬一根野雉翎---压不着

  秃子当和尚---不费手续

  卖肉的切豆腐---不在话下

  驼子作揖---起手不难

  和尚头的虱子---好捉

  药店里的甘草--- 一抓就到

传统歇后语介绍及答案

  顺水推舟---不费力

  起重机吊鸡毛---不费吹灰之力

  蚯蚓吃土---开口就是

  衙门的钱,下水的船---来得容易

  鼻涕往嘴里滴---顺势

  磨房里的将军柱---总归碰得着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一个跳蚤顶不起一床被盖---独力难撑

  一上一得一---独子一个

  一只筷子吃面---独挑眼

  一分钱买十一个---分文不值

  一块湿柴---再点火也烧不起来

  一碗米打粑粑---能有几个

  一脚盆田螺---没有一个脑壳

  一篮鸡蛋滚下坡---没有一个好的

  三十夜熬稀粥---不是过年的样子

  三人两根胡子---稀少

  大头猫作揖---老虎拜

  飞机上钓鱼---差远了

  小炉匠的家私---破铜烂铁

  山上的蘑菇---独根

  六月天的雨---有回数

  天官的衣服---麻布里子

  书生赶牛---慢慢来

  水道口贴对联---门头不高

  牛踩烂泥路---越踩越糟糕

  闪电神流鼻涕---越大越邋遢

  打鱼的网---百孔千疮

  出了题就交卷---早稿(糟糕)

  冬瓜里生蛆---肚里烂出

  讲话没人听,说话没人信---光杆司令

  老牛拉破车---慢腾腾的

  老狼做生意---没有好货

  老婆婆喝豆桨---好吸(稀)

  西瓜皮打掌子---不是正经材料

  吃过晚饭赶路---越走越黑

  沙滩上竖屋---基础太差

  冷水泡茶---慢慢来

  没有导火索的手榴弹--- 一块废铁

  豆腐店里的东西---不堪一击

  豆腐渣上船---不是好货

  屁股上擦香油---不值一闻

  纸补裤裆---越补越烂

  泥人经不起雨打---本质太差

  茅厕板作祖牌---不是正经材料

  临阵磨枪---不快不光

  草帽端水---零落又滴达

  砍柴卖,买柴烧---尽做倒功

  耗子尾巴上生疖子---出血(息)也不多

  麻布上绣花---底子太差

  麻柳树解板子---不是正经材料

  蚯蚓变蛟---纵变不高

  裁缝帅傅包脚布---不是正经材料

  蜗牛赛跑---慢慢来

  墙上的日历--- 一天比一天少

  箩框里选瓜---越选越差

  懒婆娘接生---慢慢来

  墨汁煮元宵---漆黑一团

  鲢鱼的胡子---没几根

  霜打的麻叶---蔫蔫的

读书人网 >歇后语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