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之美
我对于文学的前途是有信心的,因为我知道世界上存在着只有文学才能以其特殊的手段给予我们的感受。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意大利作家
年末岁初,正是孩子们紧张备战期末考试之际,但是,在我们二九班,却洋溢着欢腾的乐曲,孩子们倾情演绎《我的母语课》第二册的精彩。
从一年级开始,封老师就推广海量阅读。她在班级与孩子们共读一本书,为了让课外提升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一本书读完,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从课文中选1-3篇文章,以朗诵、说唱或情景剧的形式表演出来,相互交流,提升对文章的理解力。
作为家长,我很佩服封老师对教育工作的热忱与坚持。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对老师业绩的认可几乎还定格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但封老师并没有因为个人得失而放弃“悦读”的初衷。从端午、中秋、国庆、元旦,一个个经典诵读吟唱节目,将孩子们从学校的礼堂,一步步推向濮阳市及油田电视台这些更大的舞台。她的能力、果敢与气魄,已经到了让我须仰视才见的高度。
《阅读的力量》一书的作者通过大量实验证明,自由阅读是扩展思维的有效方式,通过休闲阅读更能提高第二语言的学习;家庭的读书氛围以及朗诵方式更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样,在二九班,第一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老师和家长都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首先尊重孩子的选择,保护他们阅读的兴趣,培养健全的人格。然后再图发展,把他们诱导入更深层次的阅读。用文字梳理思想,用思想澄澈灵魂,用灵魂浸润文字。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们学会了思考,凝聚着正气,守得住规矩。游走在一本本高质量的书籍中越久,我们无知的感觉就会越深刻。世界上存在着那样多的瑰宝,那么多灿烂的思想,我们从未涉及过。索性,重新当回小学生,和孩子们一起,感受阅读之美,演绎“悦读”之美,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阅读,最基本的是知识积累,其上是理解书中的思想并吸纳,再上是以书中的思想为跳板从而有自己的想法。试想,如果没有快乐阅读的氛围,我们的孩子就会变成一台台麻木的机器,即使拥有再高的学历,也体会不到目光所及的感动,独立思考的魅力和理性辩驳的激烈。在我看来,这样的人生,实在枯燥的很。
引用我在经典读书群里认识的一位才女右岸说过一段话,为孩子们的“悦读”盛宴华丽收尾。
右岸:我觉得读书应该扮演好三种角色。一是视作者为师,甘当小学生。获得一本好书,应该怀着毕恭毕敬的心态去认真阅读。不要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而是本着谦虚的心态向作者学习。毕竟一位作家写一本书是付出了很多精力的,我们都是搞文字材料写作的,这一点应该很清楚。二是视作者为友,敢于探讨交流。在读书过程中看到的一些观点,可能自己并不完全认同,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摆出来与作者过过招,像朋友一样进行探讨交流,既能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又能提高自己的综述能力。三是敢做评论家,为书写评语。读罢一本书,对书中的观点内容、知识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这就可以调动自己的记忆,把本书与其他同类书籍作一作比较,看看这本书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有什么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有什么还需要完善的地方。最后来个盖书定论,写个书评或者学习心得,都是大有益处的方法。
2015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