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置顶]教育系列之一阅读这条路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8-16 11:50:10 作者: rapoo

教育系列之一——阅读这条路

前几日,我校德育处联合焦作晚报邀请了家庭教育专家宋老师给小雁班进行讲座。聆听宋老师的《阅读点亮童年》,我的内心反省了许久。我在想:我们成天在阅读,可是阅读的质在何处?正所谓学以致用,我要求孩子读书,但书中的经典人物对孩子的生活或者学习影响有多少?截至目前,新教育开展得不容乐观,原因又在何处?掐指算来,小雁班的新教育已经穿越了三年的历程。一年级的思维课程让孩子们融入了大自然,感受着走出去的快乐。二年级的诗歌课程,让孩子们沐浴晨光,阅读了经典,享受着坚守的快乐。如果三年级的生活从重新来定义的话,我只想说:我们上路了。

(一)教师要学会舍弃

对于年轻的教师,在评选小高之前都希望多讲优质课,多写论文,以便获得更多的证书。但是自从我选择了新教育之后,内心时常在斗争,心灵变得左右不定,常常不能自省。我们都知道一节卓越的优质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反复玩味文章的词句;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求得课堂上的精彩;需要校领导、教研员反复听讲使得教案完美无缺。充分的准备在耗费大量的时间之后终于如愿以偿,每一张荣誉证书的获得都会让年轻的教师离评选小高近了一步。但是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什么?是教师无法脱离教学课本的束缚,或者说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仅仅把课本当成了语文。教好课当然是一个教师的职责,但是额外的付出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的,也不是每一位教师都乐于去做的。新教育提倡师生共过一种完整幸福的生活,这里的幸福完整体现在师生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新教育倡导改变孩子们的生活方式,以“晨诵、午读、暮醒”为生活主线。梦想是美好的,但是考试的量化积分却让教师把孩子们又拉回了题海战术,日常工作的繁重和琐碎让教师没办法腾出时间对课本以外的阅读刊物进行细细品味。

想想自己在坚守新教育的同时,也在庸俗和高尚之间不断徘徊,确实悲哀了许多。我还年轻,常常抵挡不住证书的诱惑,很想通过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无论是讲课还是考试,都想做得最好,如此一来就会带着孩子们又走回了原路,复习、做题、备考,读书对于我们而言就会变成一种奢望。要选择新教育,要带着孩子们读书,要试图改变当前的教育体制,就必须学着让自己学会放弃:放弃虚荣、放弃名誉、放弃光环。《大学》中曾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静而后能静,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名能得。”我想:只有知道了自己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确定自己的志向,只有志向确定了,我们的心才能静而不乱。

(二)唤醒家长的必要性

一个完美的教室不是教师一人在做,而是学生、家长、老师一起动起来。在阅读的路上,如果缺少了家长的力量,就如三角形缺少了一条边。要改变当前的教育体制,就必须唤醒家长。阅读不仅仅是孩子的事,孩子需要成长,家长更需要成长。孩子读得书越多,和家长拉开的距离越大;拉开的距离越大,共同编制的密码越少。没有共同探讨的话题,家长和孩子就无法互相了解,无法互吐衷肠,最终导致孩子身上各种问题的出现,家长却束手无策。没有家长的共同阅读,就谈不上暮醒;没有暮醒,就像一只漂泊在大海里的船永远到不了岸一样,没有终点又何来下一个起点呢?

作为一名家长,在孩子问题来临之前应防患于未然。好好检点自己的行为,用自己正确的言行影响孩子,感动孩子。推脱一切不能和孩子阅读的不当理由,通过买书、建立图书角、灯下共同阅读等多种方式为孩子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让孩子真正地爱上阅读。当家长拿起笔开始记录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光,读书的困惑、读书的幸福,一起分享读书的心得时,孩子才会走进家长,像朋友一样。

(三)团体组织的建立

读书需要反省,需要交流、需要引领。在教师、学生、家长之间有必要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读书会”分享读书的感受。需要通过一种仪式来互相鼓舞,继续前行。难忘每周一的晚上,我和家长丢下手中的忙碌,静下心在QQ群里探讨着《卡尔威特教育》等书籍。在这里,我们崇拜着老卡尔威特对小卡尔维特的教育,欣赏着他一生的平心静气和他那独特的教育之道。在他的世界里,教育孩子就是对孩子生命独立个体的尊重;就是带着孩子领略自然的风光,充实生命的内涵;就是大量吸吮国内外文明的精髓。每天中午,我和孩子们贪婪地阅读着伍美珍、郑渊洁等作家为我们带来的作品,通过“阅读交流会”,让孩子们诉说着读书的感受。就在那一刻,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似乎就在我们的身边,一起欢笑,一起歌唱,一起玩耍。

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我们就可以在阅读的这条路收获意想不到的奖赏;只要我们拿起书,我们就能欣赏到他人欣赏不到的风景。为了孩子们,为了这份执着的阅读梦,让我们一起前行。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