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Down By The Ocean(顺大洋漂流)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8-24 10:45:11 作者: rapoo

Down By The Ocean(顺大洋漂流)

(嘟4岁11个月)

那天翻书看到语言敏感期,眼看嘟快5岁了,英语也该接触一下吧。只是春光明媚,出去玩的多,英语班美术班啥也没报,索性让嘟跟着点读笔来学吧。点读笔是洪恩的,还有配套的《Hello Teddy 洪恩幼儿英语》,看起来挺不错的学习材料。

因为之前看过第1册的DVD动画片,就想着让嘟先把1给熟悉了,之后再按照2、3、4、5、6来,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那天晚上关了电视以后,特意问嘟,“玩点读笔,还是逻辑狗?”嘟选择了点读笔。于是嘟妈就给他拿了第1册的书,想让他从头来看。谁知道,嘟偏偏不想看,他要看第4册,说是里面有个漂亮的帆船。

嘟妈看了一下内容,感觉帆船的那个主题的比较难,句子也复杂一些,就坚持自己的意见。嘟居然也坚持自己的意见,还用笔点着第一册最后的“Congratulations 恭喜你顺利通过一级的学习”,嬉皮笑脸地说,“我这不过关了吗!”就这样磨磨蹭蹭,还没理论出结果,睡觉的时间就到了,不欢而散。

一个坚持,一个不听,嘟妈想起之前一件事。当时要参加一个活动,需要孩子准备节目,嘟妈考虑嘟记忆力比较好,语言方面稍擅长一些,在网上搜了搜,想当然觉得朗诵《沁园春.雪》应该不错。嘟起初还好,很快能熟练背诵了,可当进一步加动作练习时,就不太在状态,甚至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感觉。这种雷同,让嘟妈突然意识到,不是发自孩子内心的兴趣、渴望,而是强加给孩子的东西,很可能让孩子产生抵抗情绪。比如说,《沁园春.雪》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可能是孩子喜欢诵读的诗词之一,但由于外部的压力,反而让他觉得不那么喜欢或者就不喜欢了。严重一点说,扼杀了孩子对某种美好事物的兴趣,包括学习本身。这样貌似是有问题的。

第二天晚上,嘟妈主动问嘟想看哪个故事,嘟说帆船的那个。于是嘟妈找出来书和光盘,那个主题是“Kitchen(厨房)”,主要讲“I want(我想要)”句型和吃饭相关的词语。动画片里,主人公小熊Teddy在海边捡了一个瓶子,打开瓶盖之后,一缕青烟化作一个魔鬼,魔鬼问“What do you want?”Teddy答”I want……”,很多的反复练习,中间还有盘子、碗自己走路的情节,嘟一会儿格格笑,一会儿手舞足蹈,看的很happy。最后是一首儿歌《Down by the ocean》,嘟连续听了好几遍,觉得有意思,让嘟妈讲这首歌是怎么回事。嘟妈也不清楚,先上网查了查,没查到,于是就现编了一个Johnny哥哥和Mary妹妹的故事。看嘟那么开心,嘟妈也很开心,额外赠送嘟《渔夫和魔鬼的故事》。

晚上洗脸刷牙,嘟居然也带着点读笔,一边听英文儿歌一边洗漱,呃,喜欢一样东西还怪带样。睡觉前,嘟说再讲一遍这个故事吧,嘟妈问哪个故事,嘟说小熊Teddy正在放风筝,哦,原来还是刚才看的动画片呀。嘟妈讲了一遍,中间嘟还时不时给补充点更具体的情节。

第二天早上去幼儿园路上,嘟又要求讲了一遍动画片,自己还哼哼唱《Down by the ocean》呢。看起来,他真的很喜欢这个故事呢。

反思之前跟孩子的沟通,事情的对和错、好与坏,很多是站在家长立场判断,武断地要求孩子这样做、那样做,以为是对孩子好。现在想来,多一些等待,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放手,顺势而为,让孩子放松、快乐地自然成长,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