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勤能补拙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9-01 10:44:59 作者: rapoo

假期,我们学校给每位教师布置了一些作业,其中一项是教师共读一本书,既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并要求发一篇千字以上的反思。

说实话,开始读这本书时我感到非常吃力,可能是由于自己才疏学浅,理论修养不足的缘故吧,往往刚看了一两页,上眼皮和下眼皮就会打起架来。即使硬着头皮,最多也就看个三、五页。因此,一个假期下来,也只看了全书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前半部分,而且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感觉似懂非懂。可开学后,当我耐着性子再读这本书时,忽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看书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并且不断感觉到肖川教授的语言是那么明快犀利,富有活力;他看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他不畏权贵,敢于仗义执言;他的视野是那么开阔,不但关注自己的学科领域,而且涉猎边缘学科;不但关注中国的基础教育,更放眼全球的基础教育;他不但刻苦钻研学问,更懂得如何营造自己的幸福人生;他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的生命教育;他不仅仅探讨高深的学问,更关注身边的凡人小事……我被他折服了。

他提出的许多观点以及给教师的几条建议,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纳,这从我们学校老师们发的反思和网上的反馈不难看出。

他要求教师做有思想的教师,做快乐的教师,要尽可能懂得多一点,给孩子多一点学法指导,要把我们的民族培养成爱读书的民族……这些都深得人心,我也深以为然。

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快,信息传播疾。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无愧于教师的称号,只有不断学习,否则,终将被社会淘汰,为家长不齿,使学生反感。

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要想搞好工作,教好学生,自己必须要有扎实的教学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一眼清泉,一汪活水。这一眼清泉、一汪活水从何而来?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有可能使我们懂得尽可能多一点。

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很多事情我自以为干得还不错,颇受好评。原因何在?细细想来,应该归因于自己属于比较勤奋的一个人,舍得下力气,舍得付出,舍得投入,因此,有些事情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中还真就有些眉目了。

比如博客,因为自己从小就比较喜欢写作,一旦找到了一个可供自己挥洒豪情的舞台——校信通,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得点空闲便去侍弄它。天长日久,竟也初具雏形了。

常听同事说:“你们班的家长真好,那么配合你的工作。”这话可能有些道理,但最主要的原因我想还应该得益于我的勤奋。因为不管是上班时间,还是节假日,甚至是寒暑假,我都没有间断过登录博客,发表文章,书写评论。不管自己水平如何,但隔三岔五,我总要写点什么。这样孩子们总能看到老师的文章,知道老师在想什么,干什么,他们便蠢蠢欲动,也想写点什么。而我每天总要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走一走,看一看,评一评。孩子总能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以及鼓励,那么他的积极性很快就会被调动起来,也促使他更加投入地写博。这样,我们的博文数量就越来越多,博文质量也越来越高。家长朋友走进这个百亩园,总能看到些什么,总能学到些什么,有些家长不免心动,也想投身其中,感受一下久违的冲动,体验一下和孩子一同成长的快乐,我们的圈子便越来越大,人数也越来越多。

相反,我也走访过一些圈子,看到学生发了不少文,但鲜有评论,甚至许多篇文章都无人问津,试想,日子一长,孩子哪里还有积极性,哪里还会不停地发文呢?因为他们的劳动没有得到承认,他们的文章无人点评,他们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而家长朋友每次走进这块园地,看到的只是一些孩子稚嫩的未经雕琢的习作,而缺少一些指导性、建设性的文章,时间一长,他们也会打退堂鼓的。

因此,我们这些为人师者,不妨勤奋一些,亲自写写文章,多多浏览别人的大作,点评点评学生的习作,亲身体验体验其中的甘苦,享受享受其中的快乐。这样,既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又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还搭建了一个和家长交流的平台,一举数得,何乐不为呢?

为了让我们懂得尽可能多一点,为了不误人子弟,为了不贻笑大方,我认为,我们唯有勤奋,唯有不断学习,唯有笔耕不辍。

因为我深信——勤能补拙。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