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好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9-13 10:40:40 作者: rapoo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

窦桂梅——主题性教学可谓如雷贯耳,早就想近距离地欣赏大师的风采,今天终于有幸拜读她的杰作----《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着读着,我仿佛跨越了时空,亲临了现场,目睹了窦老师飞扬的激情,学生高举的小手、涨红的笑脸------我的心也随着课堂跌宕起伏。啊!好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

大量课堂资源充盈课堂

窦老师教学不受课本、课堂的局限,重视大量阅读,注重扩展延伸学习的空间。如教学《宴子使楚》一课,它引进大量的课外资源,引领学生走出教材。在理解胯下受辱这个词时,她引进大量的课外资源,学生在读中明白了韩信的忍受侮辱是因为无赖侮辱的是他个人; 而宴子是齐国的使节,是齐国的形象的象征,楚王侮辱他就等于侮辱齐国。这样的对比阅读,小个子大智慧的宴子跃然纸上,人物形象丰满了、厚实了。此外,他还补充《狼和小羊》的故事,以及古文的片断,让学生体会摩肩接踵的意思。这些看似信手拈来,其实都是匠心独运。学生在精读教材的同时,补充教材有机地渗透进去作对照印证,既增加了阅读量,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又扩展了知识,发展了思维。

理性的阳光照耀着孩子的心田

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学科必须且必然倾情于做服务于学生一生成长的优先考虑。窦老师在这方面更是别出心裁,演绎上映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她引领学生用理性而非仇恨的目光看待这件事。她告知学生圆明园的毁灭真正原因是清朝皇帝怒杀不磕头的外国来使,英法国家认为拘禁、虐杀外交官违反国际法和人类文明。给皇帝老儿点颜色看才火烧圆明园。紧接着他又引导学生思考:假设你是决定国家命运的一国之君,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你是普通的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你会怎么做,请选择一个角色认真地、静静地想一想。学生在理性思考的过程中人文素养得到了提高,学生在表述中增强了口语交际的能力。课的结尾她又是沉着冷静地说:“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维的脚步不能停止。有着5千年文明史的强大中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杀到京城?圆明园毁掉的是什么?永远毁灭不了的是什么?也许今天的学习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门,无非让同学们看到这一点风景,能沿着更多的视角,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人生。”这样的设计,真乃神来之笔,大气磅礴。是啊,让学生接受沉重的历史事实好像太残忍。但是隐瞒历史真相,一位地灌输仇恨,就是愚弄和扼杀理性。面对有缺陷的教材,就应该想方设法让理性的阳光照耀孩子的心田。不能让政治家的强光聚焦在孩子稚嫩的眼睛上,不能用存在的民族劣根让他们对世界得到一个变形、扭曲、背离事实的结论。留在学生心头的不应只是仇恨,应给予他们的是帮助他们穿越历史尘烟的理想和智慧。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自己曾经这样教学这篇课文时总爱把落脚点放在和学生上海盟山誓上:痛击敌寇、不忘国耻、好好学习、振兴中华-----圆明园的兴衰其实是个历史问题,给10来对的孩子说教能起到什么作用?可能对学生六下的印象转瞬即逝,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想想着自己的设计实在是幼稚笨拙得可笑。窦桂梅不愧为大家风范,高瞻远瞩,身子站在三尺讲台,而目光透视的是学生40年的发展,祖国的400年发展,她让学生明白在教材之外关于圆明园的毁灭还有好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在等着他们,个别聪颖的孩子可能就在此刻漫出了一个深邃的人文世界。

课堂上弥漫着浓浓的语文味

特级教师王松舟说“语文味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是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思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写作的写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位。”窦桂梅老师的课,无不在学生的语言文字上下功夫。 如教学《朋友》一文, 文章中用了一个简单朴实的“但”字,并且在不同的句子中出现了三次。窦老师抓住这一但字,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更为精妙的是,讲完课文后,窦老师把这三个句子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读,在比较中感受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体会作者谴词的准确性。这在百花齐放、各家争鸣的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又一次给我们语文老师敲了敲警钟:语文课堂姓“语”。

手捧这本书,我久久地舍不得放下,它承载着太多的智慧。他是一扇窗,透过来了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窗外是一条潺潺的溪流,一首荡气回肠的诗歌,是教育战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