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备好的课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这几天由于听课评课和其他的一些活动,总出现代课的情况。昨天,本来没有准备进行新课,可是临时有老师调不开课,需要我去上,我拿着课本,一时不知道讲点什么好。上一单元刚刚测试过,卷子没有改出来,没法评,再复习吧,一是没有设计好习题,再是觉得“烫剩饭”确实没有什么意思。临时决定:进行下一单元——小数的加减。
由于没有过于精心的准备,所以我快速回忆了一下以前上这样的课时学生出现的问题,又根据现在孩子的学习情况确定了基本的思路,就开始上课了。这节课没有精美的课件,也没有精心准备的教具学具,就这样运用最古老的方式: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个老师,一群孩子。
我在黑板上写上这样的两个算式:
472+564= 817-56=
我对学生说:“会算的自己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不会列竖式的到讲台上来,我教你。”
学生一听,笑了:“老师太小看人了,我们都会算!”说完,迫不及待的算了起来,一分钟没过,小手都高高举起,经过订正,全对!我又把问题抛出:“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学生稍停,说:“要把数位对齐。”有学生纠正说:“不准确,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老师,再出两道题吧!”,有学生兴奋地说,肯定是因为刚才的全对,还想再尝尝成功的喜悦!
“好吧!”我说着在黑板上写下这样的两道题:
4.72+5.64= 8.17-0.56=
“好简单呀!”学生很快又做了出来。(两名学生板书)我知道学生对简单的小数加减有了一定的基础。经过订正还是全对。我问:“和刚才的两道题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们相互谈得很热烈,在交谈中发现了小数的加减和整数的加减计算方法一样,也要相同数位对齐,只不过多了个小数点。接下来,我又出了这样的两道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道理:12.3+5.95= 8.2-5.73=
学生通过计算、讨论、交流,进一步的理解掌握了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接下来,我和学生一起完成课本上的自主练习,师生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学生的热情是空前的高涨,可能是觉得和老师比赛比较带劲,或者是感觉自己掌握得比较好,对自己充满的信心。就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感到收获还不小。
回过头来想一想:这节课我没有做精心的准备,所以课堂上我的思路完全根据学生课堂上出现的情况来调整,真正的把学生放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学习,没想到课堂上孩子们没有感到计算的枯燥,反而兴致勃勃。我想可能是这节课没有单调的讲解,没有拉住孩子的手不放,孩子们自由了,所以枯燥的知识也变得有味了。如果是这样,这没有备好的课倒也歪打正着了。不过,我还是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要提前精心备好两天内的课,以防出现临时调课时没有准备,不过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更多的考虑学生,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还是少打这样的无准备之仗,也许“仗”会打得漂亮,但毕竟是在冒险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