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走在写作路上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9-26 10:37:56 作者: rapoo

走在写作路上

儿子入学两年,期间写了不少小文章,有日记、读后感、看图写话、游记、小诗,偶尔还有那么只有一、两句的有感而发,于我看来,都是珍宝。

口述作文帮助儿子轻易推开表达思想的一扇窗,化解日后书面写文的慌张与惧怕。入学前我没有刻意训练儿子的识字量,他识字少,对词语、句子的运用更是陌生,写不出就尽可能说,那个时候,他的一言一语都被我一一记录,并且毫不含糊地发到博客上,“幸好体育老师是女的,因为女的温柔,男的暴力!”“我在课堂上很放松,背着书包时不放松,因为沉沉的。”诸如此类,便是他最初文字的记载。看着自己说出来的话,变成铅字发表,儿子自然是开心的,慢慢地越说越长,由一句话过渡到一小段了,他开始用稍长一些的句子记录日常生活,他开始随心所欲地改编故事,他开始尝试仿写课文里的文章,他开始面对一年级写作的重头戏“看图写话”,我一直是他忠实的“秘书”,尽可能地保留他的文字原貌,即便稚嫩、拙笨。直到有一天,我们惊喜地发现儿子的《四季》上有了一朵老师给的小红花,直到有一天,儿子的看图写话《吹泡泡》得到了第一个校讯通推荐,“说话即是写文章”这是我鼓励儿子自由表达,坦然面对作文的一个理念,这个期间持续到一年级整个学年结束,儿子在“说作文”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表达的欲望与兴趣,还常常天真美好地希望自己日后能被冠以“某某诗人”的称呼。

由“说”到“写”,完成独立构思、独立写作的转变。从一年级暑假开始,我鼓励儿子自己把日记写在本子上,自由分段,自由成文,全部写完以后再交给我看,好为人师的我不可避免地给孩子的作文一些语言、结构方面的修改意见,起初,儿子还算心甘情愿,尽量朝着我的意见修改完善作文。但后来,我发现儿子写完作文拒绝让我看,也排斥修改,碰到有一篇没被修改的文章,他会开心得大叫。当我看到儿子不情愿的眼神时,当我听见儿子抱怨讨厌写文章时,当我发现儿子把写作当包袱时,我开始反省,孩子的手刚刚握笔,词汇不丰富,描写不细腻,内容不丰满是常有的事,如果他的文章经常遭遇妈妈的“肢解分割”,他的写作兴趣就会荡然无存了。没有兴趣,再怎么点评、修改、解剖,都无济于事了。我不能为了一篇好作文就浇灭儿子刚刚点燃的写作兴趣!有了这种转变,我在二年级下学期,没有对儿子的每篇文章进行点评、修改,但我鼓励他自主修改。我做得更多地是纠正错别字,纠正标点符号,剩下地就是赞扬。

降低对孩子写作的期望,给他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孩子太过幼小,视野、经历、眼界都非常有限,不可能对任何话题任何图画都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有时他要求简短地完成写话,只要他语言通顺,内容完整,我不再要求他篇篇有亮点,个个得红花,允许不完美,降低对孩子的期望,恰恰是给他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引导他广泛阅读,陪伴他体验生活,为他的感悟拍手喝彩。

走在写作路上,儿子才刚刚开始,反省我引导儿子写作的过程,发觉尊重孩子的写作,保护孩子的兴趣才是小学阶段最好的引导。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