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师 就 在 我 们 身 边
和孩子们一起背论语,我发现自己记得又快又牢的一般是能让自己豁然开朗的,或是能引起深深共鸣的,“学莫便近乎其人”(学习的途径无过于近良师益友更便利的)就是这样的一句。这还是去年我们经典诵读中的一则。我们的良师益友在哪里?
记得一次去参加一个讲座,会上的专家讲了教师的三种提高自身的途径:一是出去听专家讲座,二是学校内部组织的学习交流,三是自己本身的学习,这位专家说效果最好的是第三种,第二种次之,第一种更次之。初听只觉观点新颖,有些反其道而行之的味道,细细品品,又觉真有道理,听专家讲座只是偶尔的,也许当时触动很大,但时间长了,长期养成的惰性若不能克服,一切还将是原样。现在信息技术发达,浩如烟海的学习资料都可在网络上查找,最方便的最有效的学习在于自身,要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要有一双勤于实践的手。
一次与易校长交谈,听她说到自己将百家讲坛的MP3下载下来,做饭的时候戴着耳机听得自得其乐,我当时除了感叹校长爱学习,也萌生了向她学习的想法,想到自己每天在路上都要花费很多时间,也可以这样做呀,既点缀了寂寞的路程,又合理利用了时间,何乐而不为,下载了最喜欢的王立群读《史记》,迫不及待地享受名家巨匠在路讲项羽、谈易经……感谢易校长这位老师让我明白了学习的时间可以这样利用。
和同事兼好友珂儿聊天儿,看到她的一个小本子,翻开看,噢,上面井井有条地记录着每天需要做的事,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个国外著名的价值一百万的好方法:将每日所需做的事,按轻重缓急写下来,然后有条理地去做。我也准备了一个漂亮又精致的小本子,每天将所需做的事在工作前写下来,按部就班去做,发现不仅避免了疏忽遗忘,而且便于反思提高。感谢我的这位挚友让我明白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每次跑操的时候,两位体育班长----曹家彬和梁一总是尽职尽责,一个在队首,一个在队尾,时时提醒落队的同学,整理跑操队型,说实话,每天一千米跑下来,我都有些乏,但两个孩子一直跑前跑后督促管理却从来没在喊过一声累,最让我感动的是,一次,我们刚跑完,大家都有些气喘吁吁,梁一对我说:“王老师,你们先走吧!刚才闫祥浩违反纪律,要多跑一圈,我陪他一起跑。”多认真负责的孩子呀!难怪大家都那么服气他。感谢梁一和曹家彬这两位小老师,让我明白了:无论什么时候认真工作的人总是能得到别人的敬重的。
一天放学前,我宣布了班里即将开展的“手拉手”学习小组,要求孩子们自由结成学习互相组,共同进步,放学有半个小时了,我发现陈欣还没有走,我问她原因,她说:“老师,我和原上青青结成互相组,我今天就留下来帮她讲题呢!”感谢陈欣,这位小老师让我明白,做事不能拖拉,及时迅速地做好该做的事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让自己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情。
公交车上,一位同龄的姑娘给一位老人让座,老人有些不好意思在推让,姑娘说,没事,我快下了,老人这才坐下,二十多分钟过去了,我下车时却发现在车厢尾部那个姑娘还在静静地站着,感谢这位不相识的姑娘让我明白了,考虑到受帮助的人的感受与尊严的给予才是真正的仁慈。
……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亲朋好友、同事学生,甚至擦肩而过或一面之缘的路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给我们带来有益的教诲。这也许就是父亲常教导我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