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解读教材是我们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一环作

发布时间: 2018-09-28 10:43:01 作者: rapoo

解读教材是我们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一环

——听郭老师解读数学教学

周五下午,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在电教室听教研室专家郭老师的讲座,这次讲座的主要内容是怎样解读、分析教材,切实用好教材,抓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郭老师首先说明了教师解读教材的重要性。教材是部分教学专家在一定的环境下,在一定时间内对教学思想和课程标准的诠释,让我们进一步明白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课程标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学生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和依据。作为教师,我们要想设计好我们的教学,把握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就要在备课时认真的分析教材、解读教材,不仅要了解教材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呈现方式,还要了解教材所体现的方法、技能、情感。我们既要学会认同教材所阐述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要学会根据自己的风格,学生的特点等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写、重组,使教材更利于我们的教学,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把编者的意图,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接下来,郭老师带领我们一起解读青岛版教材四年级上册“三角形的认识”这部分教材。从主题图的观察、意图,到教材中每一句话的理解,都详细剖析,认真领会,从中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让我们每个人根据分析做以简单的教学活动设计,然后郭老师对每个人活动的设计进行点评。如此一环,让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又一次明朗了这样的一个道理:通读教材在教师的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通读了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理解了编者的意图,理清了思路,把握住了教材的特点,才能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于解读教材,我也从其它的资料中读到过,现在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首先要从整体上认识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每个部分的地位与作用,明确每一章节的编排意图。要学会从教材内容中去把握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重点是针对教材而言的,是构成每个教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教学难点是针对学生主体而言的,是教材中比较抽象、比较隐蔽、需要用新方法去认识、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学习内容。教学关键是指教材中需要理解、掌握的某一部分知识或需要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突破口,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中介与桥梁。

教材是以定型化、规范化的形式把学科知识内容固定下来,尽管它在内容上包含着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但它在形式上是简单、呆板、现成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候,要避免只停留在对教材文本表面的结论和表述的理解上,要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价值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潜入知识的发现和再发现的过程中去。比如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在备课时,要能读透文本,要能与作者一起思考,要能理解作者的思路,要能要能把握住作者的思维过程。再如在数学学科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能把握好教材中省略了的思维过程,要能立足于教材,要会展开教材。

备教材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脱离了教材的教学活动不能称其为教学活动,只能是师生之间无目的的人际交往。不能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教学活动,也会导致教学内容科学性思想性的偏差。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全面、深刻、准确地解读分析和把握好教材。

活动之后,我深深的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哪些课认真阅读了教材,吃透了教材,哪些课做的还不够,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也为自己定下了备课的要求:备课的第一步,自己要首先阅读教材,不放过教材中的一字一句,真正了解编者的意图,教材的特点,达到自己先看懂、读懂、想通,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育教学方法,实施教育教学过程。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