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从书店如获珍宝似的抱回了《鸡蛋哥哥》,一遍又一遍的让我为其阅读,不曾想,我竟然被深深的吸引!这是一本给孩子看的图画书,更是一本给大人看的图画书。今天,就将它介绍给刚刚进入暑假的孩子和家长们。
哎,这个小家伙,他叫鸡蛋哥哥。其实,他早该从蛋壳里出来了。可他就是不想出来。鸡蛋哥哥,想一直一直待在蛋壳里。
“哇,危险!万一碰到,就裂了!”鸡蛋哥哥总是这么说着,绕开石头走。
“早啊,妈妈。”“啊,鸡蛋哥哥,早啊。”“你快点儿长大就好了。”妈妈说。“不要,妈妈。我觉得这样挺好!”鸡蛋哥哥总是这么说。
鸡蛋哥哥的弟弟是一只黄色的小鸡。“嗨,弟弟,早啊。”“啊,哥哥。”“你好像又长大了?”“是吗?”鸡蛋哥哥试着让弟弟骑到自己的背上。“哎哟,你就是沉多了。”“真的吗?我好高兴啊。”鸡蛋哥哥一点儿都不在意,弟弟看起来比他大。他还是觉得做鸡蛋好。
因为……因为这样就可以一直让妈妈抱。还有其他很多好玩的事儿,可以这样,这样,这样,这样,躲在各种地方,捉迷藏。因为他是鸡蛋,所以没人会生他的气。他还非常喜欢浮在水面上。一浮就是好几个小时。
但是,他很怵乌鸦。只要一发现鸡蛋哥哥,乌鸦总是一边追一边喊:“喂,你小子怎么还是鸡蛋,来,我给你弄开!站在那儿别动!”“别,别!壳破了,就没有意思了。”鸡蛋哥哥拼命逃。他急忙躲到猪鼻子里。“吁——终于没事了。”这时,猪的鼻子开始痒痒了……阿嚏!——骨碌——骨碌——骨碌——骨碌——啪!“好像有什么可怕的声音……。”“呀!真的有裂缝了。”“这样,我就真的变成哥哥了。”鸡蛋哥哥担心的怎么也睡不着。然后……
天亮了,正像他担心的,蛋壳啪啦啪啦……“啊,果然裂了。”“唉,变成这样,也没办法了。”
“早上好,妈妈。”“哎呀,你忽然长大了,鸡蛋哥哥。看上去好帅呀。”妈妈说。“早啊,弟弟。”“哇,吓了我一跳。哥哥,你真酷!”
他看到水洼里自己的影子,已经不是可爱的鸡蛋了。但是自己想象中的酷多了。“嗯,你还不赖嘛。”他悄悄地对水洼里的自己说。
这是一个害怕长大的鸡蛋哥哥,鸡蛋哥哥害怕长大的心理好像很多孩子都有,我的孩子也不例外。明明已经会自己洗手洗脸了,有时候会懒洋洋的蹲在水盆旁边就是不洗,说什么不会;明明会自己上楼了,有时候还非得让我拉着他的手……
这是一个最终脱壳而出的鸡蛋哥哥的故事,变成小鸡后的他帅呆了,很酷,一切并不想他原来想象的那样糟糕。原来,长大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每个不愿意脱离大人怀抱的孩子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我的孩子也是如此,读完这个故事后,他这一段时间不再说“我还小、我不会”之类的话了,而是很神气“我是哥哥了,我长大了,我会帮妈妈干活了!”呵呵,期望长大是一种动力,一种带着长大后的美好而积极向上的动力!
鸡蛋哥哥长大的过程,充满了妈妈对他的鼓励,没有呵斥、没有责怨,只有欣赏,也许这正是这本看似浅显却有高度的图画书的高明之处!
读完此书,正值暑假到来,我不由得对自己和孩子的暑假做了新的定位:暑假开始,不做“鸡蛋哥哥”!当然,这是和孩子一起“讨论”后作出的决定。
孩子的话(和我交流时说的,我整理了一下顺序):我快四岁半了,我都长大了。我会做很多事了,我会洗脸、洗手、抹香香;会帮妈妈叠衣服、拖地、拿拖鞋;会把自己的玩具放整齐;会领着洋洋弟弟(我弟弟家的孩子)玩。我要好好锻炼身体,好好吃饭,我要再长大一点。
妈妈的话:长长的暑假,是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时机。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哪怕越掺乎越乱也不要紧。有一首歌唱得好“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我会在暑假里多多放手,不做抱着鸡蛋哥哥的老母鸡,更不把孩子一直当作长不大的“鸡蛋哥哥”。
注:希望那些不愿意长大的孩子和舍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的父母能看到此书,能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