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共读:《语文大课堂》
今天,我们“日有所诵”所采用的形式是“班级共读”。我们阅读的内容是《语文大课堂》。《语文大课堂》选自《学习指导》报第十七期。我们是这样读的:
第一个环节是师生对读“语文小常识”。老师读时间提示语:凌晨、拂晓,孩子们读注释:0点到6点的一段时间。共阅读了两遍,之后,随机进行了提问。 “语文小常识”的内容如下:
语文小常识
凌晨:0点到6点的一段时间。
黎明:天刚亮时。
拂晓:天快亮时。
清晨: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
早晨:从天刚亮到8、9点钟的一段时间。
上午:清晨到正午12点的一段时间。
中午:白天12点前后的一段时间。
下午:从正午12点到日落的一段时间。
晚上:日落到深夜的一段时间。
傍晚:临近晚上时。
黄昏:日落到星星出现前的一段时间。
午夜:夜里12点前后。
夜间:天黑至天亮的一段时间。
第二个环节是阅读“生活中的语文。”
首先,师生共读题目:“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说?把图和句子连起来,再读一读。”
接着质疑:“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请圈出来。——‘图和句子’‘连起来’‘再读’。”
然后,我读句子,孩子们看图,并说出句子对应的是第几幅图。
最后,孩子们把相关的图和句子连起来,并读句子。
我总结到:这几个场面和这几句话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经常要面临的和要用到的。所以,大家要多多使用礼貌用语。下面是几句话:
阿姨,您好!快请进!(图:小朋友为前来拜访的客人开门。)
老爷爷,请问公园出口在哪里?(图:一位小朋友在向一位老人问路。)
阿姨,请您帮我拿那本书好吗?(图:一位小朋友到书店卖书。)
喂,您好!请问您找谁?(图:一位小朋友在打电话。)
第三个环节是阅读“看看、想想、说说”。
首先,指导孩子们看图,指名描述图意;
其次,孩子们读图画上的三句话:地上能长出小树。地上能长出小蘑菇。地上能长出小草。
然后,请孩子们思考:地上还能长什么,并指名在班上交流。
最后,完成练习后并再读一读。
地上能长出小花。
地上能长出西瓜秧。
地上能长出庄稼(禾苗、豆苗)。
第四个环节是阅读“读读做做”。
首先,读。第一遍读,把短文读通顺。第二遍读,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第三遍读,思考这篇小短文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事?
然后,读短文下面的习题1、这篇短文有 个小节。第三小节有 句话。讲解:小节就是自然段。指名交流“这篇课文有(3)小节”。指名读第三小节内容后,孩子们给第三小节的句子标序号。全班回答“第三小节有(3)句话。”
接着,读习题2、“这段话主要讲西沙群岛上有 海鸟。其中最多的是 ,最大的是 。”强调要从短文中找答案。孩子们再次读短文,并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词语。指名交流:这段话主要讲西沙群岛上有成百上千种海鸟。齐答:其中最多的是白鸟,最大的是信天翁。
再次,完成习题3、“成百上千”的意思是 。讲解:“成百上千”的意思就是多。指名说:“表示多用什么词语?(很多、许多、许许多多)”之后,选一个词语写在横线上。
最后,把短文和习题完整地读一遍。
短文如下:
1、在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上,住着成百上千种海鸟。
2、数量做多的是白鸟。这种白色鸟最爱吃鱼,它们成群地在海面上寻找鱼群,傍晚才飞回海岛。
3、最大的海鸟叫信天翁①。它的一只翅膀就有两张课桌那么长②。它常常张开翅膀在海上飞,能飞好几百里才停下来③。
1、这篇短文有3个小节。第三小节有3句话。
2、这段话主要讲西沙群岛上有 成百上千种 海鸟。其中最多的是白鸟,最大的是信天翁。
“成百上千”的意思是许许多多。








经过一周多的强化专项训练,孩子们在审题方面有了较强的意识,对于题目中的关键词基本上都捕捉得正确。
孩子们的点滴进步都令我高兴。
谢谢可爱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