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浅谈二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3-13 11:04:37 作者: rapoo

5、勤于朗读背诵。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功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和发展语感,更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读”也是孩子学习语文最基本的途径。低年级的孩子刚开始接触书面语言,无论是识字、学词,还是积累句式,都离不开正确地读。教师只有认真、扎实地训练他们正确地读,才能使他们通过读逐渐掌握字、词、句,为他们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此,在一年级学生开始读第一篇课文时,我便向他们提出要求:读书时不能加一个字,也不能减一个字。读的时候要先把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看清楚再读,要读得字字响亮。

而背诵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通过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累语感经验。因此,在学生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我经常挑选一些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让他们背诵。

长此以往,规范的书面语言便会反复进入学生的口语,就会自然地同化,改造学生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式。

6、乐于课外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积累越多,写作的基础才越雄厚,表达交流的时候你才能有话可说。而单凭一学期一二十篇课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语文学习应当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有人说:“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就等于在知识的海洋上架起了一座桥梁。”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专家学者,他们之所以思维敏捷,才智过人,都和他们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有关。所以我坚持按课程标准的理念去要求学生,并想方设法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为了扩大课堂朗读的教学效果,我定期举办各种比赛,如古诗背诵、讲故事比赛,美文诵读等。通过活动,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和朗诵技能,提高了朗读兴趣,又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思想教育。实践证明:这是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也为学生养成日后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了基础。

7、勤查字典。

当我们第一次学习查字典时,我便告诉学生:“字典是一位无声而又忠实的老师,它能随时随地陪伴着你,帮你解疑答难。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利用这个宝贵却又廉价的资源。”平常遇到生字,我会及时提醒学生去向这位无声的老师请教。写作业时,我要求学生如果自己都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的词语请不要写在作业本上。这样便有意识地督促学生去翻阅字典,自觉学习未知的知识,还为以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了基础。

8、主动识字。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打好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而低年级是基础的基础,语文更是学好一切功课的根基。而要想学好语文,必须过好汉字这一关。因为汉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实践证明,巩固汉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复现顾名思义就是不定时地反复出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改进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注意在语言环境中教学生学习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练中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看法,难免有失偏颇。但有一点是无庸质疑的,那便是不论使用何种教材,哪个版本,良好习惯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