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我教孩子写“读后感”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3-16 10:38:21 作者: rapoo

我教孩子写“读后感”

办公室里,老师们读着各班的“爱国”读后感,个个唉声叹气。学生的读后感成了摘抄片段,没有自己的一点儿感受。我们本册2单元的习作要求有两个,一个是写一篇演讲稿,另一个是写一篇读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文章的读后感。为了便于指导我选择了课本后的一篇拓展课文关于钱学森的爱国故事《祖国我回来了》,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原以为这么感人的一篇文章,一定会打动孩子们,孩子们一定会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可是第二天作文本交过来之后,让我大失所望。出现了很多问题:

1、 有的学生把整篇文章的内容叙述了下来。

2、 有的是摘抄了一些片段。

3、 有的是看不出写的是读后感,像是复述了一个故事。

4、 有的同学是在大量的篇幅叙述内容之后,加了一句回答问题式的感受:我被钱学森的爱国精神感动了。

5、 有的是在文章中没有感动,空喊感动。

于是我精心设计了一节作文指导评赏课如何写好读后感。

一、谈话导入,明白“读后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读后感吗?你了解哪些?

生:我觉得读后感就是读完一本书的感受。

师:不仅读完一本书,读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段话,得到的感受和启发,都是读后感。

生:我知道读后感还叫读书笔记。

师:对。你还了解哪些呢?

生:我还知道,读是“感”的基础,只有充分地读才会有感受。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读后感,没有读哪来的“感”。我觉得咱们这次读后感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读的不充分。

二.范文引路,感悟“读后感”

1、出示范文:

《詹天佑》读后感

  《詹天佑》一文描写了在1905年,清政府提出由本国工程人员独立修筑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在英俄等多数帝国主义国家的要挟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艰巨任务。

  在勘测过程中,詹天佑常勉励工作人员:“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工程人员之口。”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他总是把这句话作为前进的动力,所以他遇到困难总是毫不畏惧。这让我不得不敬佩他。

  在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开凿隧道时,山顶的泉水往隧道里渗,詹天佑身先士卒,带头提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和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那些帝国主义国家估价的五分之一。

  文中的一句句话语,一个个片段充分表达了詹天佑对工程的负责,身先士卒的精神,和一颗爱国心。

  再想想我们自己,如果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也像詹天佑那样有毅力,也不退缩的话,那么还有什么完成不了的任务和学不会的知识呢?如果我们也像詹天佑一样事事为国家,为集体着想,身边会有多少活雷锋出现呢?如果我们在学习中也像詹天佑那样有着精密的要求,还会有因为粗心出现的错误么?

虽然我们不能像詹天佑那样有那么伟大的业绩,但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和他的优秀品质,让“中国近代工程师之父”——詹天佑的伟人事迹和他那不屈不挠,身先士卒的精神,一代代流传下去。

2、认真品读,感悟写法

小组讨论:这篇文章先写了 ,然后写 ,再写 最后写

板书:先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然后 文章感触深的地方

再 联系实际

最后 总结

师:写读后感,应该重点放在哪部分内容呢?

生:文章感触深的地方。

师:对,也就是我们说的要会抓“感点” 你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内容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师:《詹天佑》这篇读后感,作者抓住了的“感点”是詹天佑对工程的负责,身先士卒的精神,和一颗爱国心。

师:作者是如何抓住感点来具体写的呢?

生:我发现作者引用了文中的内容。

师:你真是一个有心的孩子! 围绕感点,引用材料。这一点很重要,大家可以引用原文,也可摘录“感”的关键词、句,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用材料”都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摘录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师:《詹天佑》第三部分,写的是什么?

生:联系实际,学习詹天佑的精神。

师:这一部分也是读后感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

师:我们可以看出最后一部分是作者对“感点”的总结。写读后感就是按照这些思路来写的,当然,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出示学生习作,共同评赏

老师找出有代表性的读后感,让学生共同评赏,找出优点和不足。

四、小组互相评赏,写出评价语。

五、个人修改读后感。

六、拓展:任意选择一篇再次练写读后感。

附学生习作:

读《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有感

黄心宜

今天,我读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文章。

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他在美国拥有金钱、地位与名誉,但是他一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便决定放弃美国的事业回国工作。但美国当局不准钱学森回国,并将他关在小岛上,钱学森并没有屈服,他坚持斗争了五年终于回到了祖国。

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浸透着钱学森的爱国情怀。给我感受最为深刻的是这一部分:

“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但是,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读到这里,怎不让人感动?钱学森在美国有着令人羡慕的地位、名誉、金钱•••但是他一听说自己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便立即决定放弃这里所拥有的一切回到祖国。这说明钱学森不在乎在美国拥有的一切,在乎的是自己祖国的繁荣昌盛。这之中充满了钱学森对祖国多么巨大的的爱国之情啊!

文中还讲述到: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人不同意,将他关在小岛上,他不屈服,坚持跟他们斗争了五年终于回到了祖国。是啊!5年,多么漫长的五年,多么残酷的五年,可是钱学森不管美国人对他怎样进行迫害,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回到自己亲爱的祖国,多么令人钦佩!

读着读着,那首优美的《我的中国心》再次回荡在我的耳畔……

是啊!古往今来,我们中华民族有多少爱国志士,为了祖国的明天抛头颅,洒热血。面对敌人的铡刀不肯屈服的刘胡兰,面对敌人枪口,英勇献身的董存瑞、黄继光……,还有可歌可泣的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小萝卜头”……

这些爱国英雄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一个报效祖国的人!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