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中的故事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平时玩伴儿不多,大多数都是父母陪着玩。在和女儿的玩儿中,我们发现天天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经不起服输。
去年,也就是天天四岁的时候,我们全家拿出扑克牌在玩接竹竿的游戏,每人分同样多的牌,轮着放牌,每次放一张,竖着排列,如果其中有一个拿出的牌与前面的有相同的数学的,他就可以把相同的牌连同中间的牌都收走。几局下来后,天天手中的牌渐渐减少,她就开始不高兴了,耍小赖皮,换牌,当我和她爸爸不同意时,她就开始哭。后来同事告诉我,像这样的情况,应该让让孩子,要不她就没积极性了。后来,我想想,觉得有道理,再玩时开始偷偷地让她一两次,孩子看到手中的牌越来越多,自然很高兴!
随着后面的两件事,我觉得这样做并不好,这样她虽然暂时得到了满足,获得了快乐,但这种快乐不是通过自己努力所得的,是别人让给她的。长此以往,会不会给她一种错觉,成功轻而晚举,垂手可得?所以我和老公商量:在游戏中也不能做手脚,都要遵循游戏规则。家长可以让着她,别人能让着她吧?一定要让她自己学会竞争。
我家是七楼,上下楼是一件很费体力的事,如果天天再让抱就更累了。所以我总是鼓励天天当火车头,跑第一名。一个偶然的机会,奶奶在下楼时走到了她前面,她哭闹着说她是火车头,一定让奶奶再走回来。我听后示意正准备回来的奶奶,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蹲下来,擦干孩子的泪,非常认真地告诉她:“火车头是在火车的最前面,如果它跑的不快,还能不能当火车头?”孩子摇了摇头,“那它就当火车的小尾巴了!”我的话逗笑了女儿。“如果你想当火车头的话,就不能让其它火车跑慢点,那你应该怎么做?”“跑最最最最快!”一连串的“最”道出女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接下来,她拉开我的手,快速向下跑。等我走到三楼的时候,就听到孩子在楼下那银铃般的笑声。我想这种笑是最甜的,也是最开心的!
有了这次的上楼的故事之后,又发生了游戏故事。前两天我看到一同事和两位学生在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平时我们都是两个人玩的,这次三个人,很是好奇。仔细一看才明白:数一、二、三,三人同时出石头、剪子或布,赢的一位打输的手一下,如果两人都出石头,另一人出布,那么出布的人就要打另外两人的手一下。当我把游戏规则讲解给父女俩儿听时,大家都很开心,正准备午休的天爸也被拉起来一起玩。可时,当天天输的时候,她不让别人找她的手,我一再告诉她只是轻轻地打一下,可她还是不听,只允许自己赢!这样的情况怎么能行!天爸就很严肃地说:“天天,我们玩也要遵循游戏规则,这样玩起来才有意思!如果你想赢,就需要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怎样才能赢?如果你不想玩的话,我们就午休!”说完我们就要准备睡觉,天天说,“那好吧!你们要轻轻打!”
在游戏石头、剪子、布中我看到天天的思维很敏捷,有三四次出的竞然和爸爸的一样,最后还是赢了爸爸;我也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天天的欢呼声更清脆了,笑容更甜美了!那一天,我们玩的很开心,我相信女儿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