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心灵的培养最美的教育----读《窗边的小

发布时间: 2019-04-13 10:38:44 作者: rapoo



两棵树为校门,六两电车作教室,一个礼堂为餐厅,50名学生组成这样一个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学校,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不是因为它看起来很特别,而是因为这里进行的是心灵的培养,最美的教育。这就是《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的巴学园。





首先,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小豆豆---一个老师眼中无法管教,让老师头疼的孩子,一个被学校劝退的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小林校长那里竟然是好孩子,第一次见面就耐心倾听这样一个“另类”的孩子讲了四个小时的话,赢得了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在孩子心中他更是一个朋友,知心的朋友,值得信赖的朋友。不但小豆豆,对其他像泰明,高乔这些身体上有缺陷的同学,他更是小心翼翼的呵护那脆弱的心灵。让他们树立自信,活得有尊严,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巴学园都能幸福,快乐,健康的成长。小林校长每次和学生谈话时都是弯下腰或者蹲下来,让眼睛和孩子眼睛一样高,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动作啊,就是这一弯一蹲的举动拉近了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贴近了孩子的心,用心去倾听孩子们内心深处的声音。当然他和孩子们说话时都是和颜悦色,他的言行举止都透漏出对一个孩子起码的尊重,对孩子谈论的内容都表现出无比地感兴趣和在意。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孩子也是一样的啊!如果自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又如何去尊重别人呢?



娱乐中得到启发,无形中获得知识。在愉快和压抑下的大脑细胞的活跃程度是截然不同的。巴学园每周都有一次到九品佛寺去散步的习惯。途中要经过一段比较长的路,走过一片田野,孩子们在蓝天白云下,会一边唱一边跳,身心得到放松。在这快乐的散步中,老师会抓住时机给大家讲解油菜花的分类,如何的授粉,蝴蝶和蜜蜂的功劳,随时随地都是生动的课堂,获取知识的效果也绝非简单的说教所能达到的。以乐为主,以学为辅的模式恰恰超越了为学而学的填鸭式教学效果。



重视心灵的培养,胜于头脑的武装。当别的学校都在教孩子怎么去写片假名,加减乘除法去计算,背诵时,巴学园的学生却在进行韵律学习---一种源自欧洲的教学方式。让孩子根据音乐的韵律来协调自己的身体,动作不限,节拍跟上就行,这种根据自己的爱好随意的按节拍走动、蹦跳的方式,陶冶了孩子的情操,提高了孩子的反应能力、协调能力以及控制力。在假期里,让孩子去野营,去泡温泉,总之有机会就让孩子去亲近一下自然,在山水中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当我们教育孩子吃饭时要坐端正,不说话,不大笑时,巴学园却让孩子在吃饭前先合唱一首歌:嚼!嚼!嚼!细细的嚼!让大家在愉快中午餐,还可以尽情的畅谈!后来又在吃饭前,加了讲故事的节目,无论长短,只要能在大家面前讲话就好,鼓励孩子在众人面前讲话,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自信!这种愉悦氛围中熏陶出来的孩子,心里怎么会不健康?怎么会不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呢?

为何说心灵的培养是最美的教育呢?我们还是先看看“教育”二字的含义吧。“教”左边为“孝”,代表传承,要把前辈的东西继承下来,把先人的发明创造,经验文明,乃至知识文化传承下去,右边是“文”意思是把这些继承下来的东西,立于文字,传授给下一代,就是“教”。“育”字上为“云”,下为“月”。,“云”和“月”都是无形的东西,云是瞬息万变,漂流不止的,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也是遥远而抽象的一个意境。我们有一首歌唱得好---月亮代表我的心。所以“育”就是指我们对于心灵感受力的培养。教的是知识,育的是为人之道,所以才叫“教书育人”。



在激烈竞争的时代,虽然我们要用知识去武装孩子的头脑,但心灵的培养更不能忽视。试想一个满腹经纶冷酷无情的人和一个资质平平有修养有活力的人哪个更受人欢迎而立于不败之地呢?我想大家都会选择后者吧。我们经常说一个成功的人百分之七十取决于情商,百分之三十来自于智商,这情商不正是心灵培养的结果吗?面对无数的事实,我们不得不说:心灵的培养,最美的教育!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