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让语文教学“简约但不简单 ”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4-24 10:36:49 作者: rapoo

让语文教学“简约,但不简单 ”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小学 何风彩

几十年来,历次教育教学改革,争议最多的是语文教学,受责难最多的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说,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育取得了众人瞩目的改革成果。但是,就目前来说,语文教师教得累,学生学业负担重,语文教学高耗低效仍然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勿用争议的事实。切莫说学生怕写作文,单单是汉字书写一项就不容乐观,北京最近几年的一份调查显示:41%的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正确、端正、整洁”的要求。有人说,古人进私塾几年出来,很多人能够下笔成文,出口成章,有一手拿得出去的毛笔字,而现代人用这么多的课时学语文,还学不好,症结何在?

的确,语文教学承载的太多了,原本非常简单的语文教学被搞得繁琐复杂,臃肿不堪。有人呼吁,语文教学应该返璞归真,回归传统,每当听到这样的观点,我脑海中就会出现手拿戒尺面无声色的教书先生,摇头晃脑死读苦背的小小学童,真正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想,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本质我们要吸取,但绝不能机械地复古。

语文课究竟该怎么上?一张语文课程表上排出的一节节的语文课,我们手中一本薄薄的语文教材给我们的教学留出了很大的自主空间。事实上,很多教师从理智上都接受这样的观点:现代白话文,学生一读就懂,勿用多讲,重要的是让学生多读,多感悟,多积累,厚积才能薄发。而实际上,语文教师一旦上了讲台,就身不由己了,有人说,“讲台”于语文老师真的是充满魔力的地方,语文教师在讲台上一站,就禁不住想对教材挖深挖透,一篇几百字的课文两节课还讲不完,到下课时,还在匆匆忙忙地提问问题,升华主题。我们语文老师怎么就走不出这样的怪圈呢?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追求“简约,但不简单”的语文教学。所谓的“简约”,是指教学设计不臃肿繁杂,不在教材内容上搞深度挖掘,“不简单”是指语言积累和语言训练能够扎扎实实得到完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实实在在得到提高,且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不枯燥乏味。

近些年,我为了彻底地删除自己语文课堂教学中过多的“非语文元素”,不断地给臃肿的语文课减肥。为使自己从怪圈儿中走出来,我甚至将自己的课程表重新作出具体的安排。一周的9节语文课,我分成五种课型,:即自主诵读课2节,写字训练课1节,阅读欣赏课1节,写作练习课4节,口语训练课1节。我用这种办法让自己靠近语文教学的本质。

自主诵读课 自主诵读课,即人们常说的阅读课,这里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诵读积累,再长的课文也是一课时结束,绝不在内容理解上浪费时间,个别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适当点拨,实在理解不到位也暂时放下,不再纠缠,我允许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总想,课文中的好多问题学生理解暂时不到位也没有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以及阅读面的扩大,知识背景的拓宽,很多学习盲点可以自己打通打透。

我之所以敢这样大胆的尝试,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中国人写文章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灿烂的文化成就后人至今无法超越。但是,中国有关语言运用方法的书籍《马氏文通》到清代才诞生。铁的事实证明,先辈们是在拥有大量积累而没有任何技法的情况下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所以,我在课堂上常常说的话是:“孩子们,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大家听”,“把你认为写得最棒的语句摘录下来,收入自己的《书海拾贝》”,我的课堂上书声琅琅,一节课下来,我总是问自己:这节课学生有效阅读为多长时间?学生积累了多少语言?并以此来作为检验自己教学成败的关键。

阅读欣赏课:大多语言功底厚,文化修养高,文笔漂亮的才高之人一般都是博览群书的人。我坚决不让我的学生因忙于应付作业,忙于做习题,而没有时间读课外书。

每周设立的阅读欣赏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阅读欣赏课上,我会发挥自己善于朗读的优势,给孩子们朗读优秀课外读物的精彩片段,让优秀读物的美丽语言进入学生的耳中,经过他们的脑海,浸润他们的心灵,直到读得学生瞪圆了眼睛,听得入神,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我才罢休,紧接着,如饥似渴的孩子们会想尽办法得到这本书,班级会迅速刮起阅读此书的旋风。

阅读欣赏课上,我有时候还安排学生走上讲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为大家推荐好书。仅上学期,我们班学生就阅读了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沈石溪的《狼王梦》、《再被狐狸骗一次》,以及《汤姆索娅历险记》《鲁兵逊漂流记》等等,期刊《儿童文学》更是我们班学生的至爱,一学期如果能够读上一本本优秀的大部头书籍,那一本薄薄的的语文书还算得了什么?一篇篇短短的课文还算得了什么?

写字指导课 有一个观念在我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写字教学应该是国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都写不好,休谈语文素养。

我长期跟踪研究个别学困生,发现汉字书写不过关是阻碍其语文成绩提高的瓶颈,这些学生在组织书面语言的时候,往往因为书写的磕磕绊绊而使得语言思维受到抑制,乃至中断;习作时,这些学生不得不去想这个字怎么写,从而打断了写作的构思,出现文句不通。

我大多执教小学中高学段,虽然写字教学不再是教学重点,但在我这里会得到足够的重视,我有一个目标:让班级每一个孩子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每接一个新班,我就在班里掀起一个练字热潮。我的班级有这样的流行语,“写好汉字,就是爱国”“提笔即是练字时” “字若其人”等等。每周的写字课,结合间架结构知识,我认认真真地指导孩子们写字时注意到各部分的忍让和呼应,使自己的汉字书写规范、美观,且有一定的速度。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渐发达的今天,我热衷于使用传统的小黑板。我的语文课堂上,小黑板上出示的课文重点字词和语段多数是学生亲笔抄写的,当然了,只有字体进步的孩子才能享受到这样的殊荣,我们班每周还要举行一次书写展示活动,这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练字的积极性。

孩子们一手漂亮的汉字,课外大量阅读优秀书刊,语文素养还能差到哪儿去吗?

习作训练课:有人说,学生读了不少,背了很多,拥有了积累,还惧怕写作文,这是为什么?我的体会是:这是因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没有被激活,我常常对我的学生说:“不要让自己的语言积累像死的堆积物一样存放在大脑仓库中,仅仅在考试做习题时取出来派上用场。积累的语言是用来运用的,所谓发展智力,就是使知识处于运转之中。”

我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大量使用学过的词语、句式和段落结构,使他们的语言积累处于灵活运转之中,习作期间,我有时还给学生提供“词语超市”,丰富词汇量小的学生的大脑,提升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写不出东西,另一个原因就是平时生活中的积累在他的脑海中留不下表象。为此,我还注意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为此,我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帮助学生捕捉生活体验,激活学生的生活兴奋点,使其有话想说,有内容可写。

按照学校常规,课程表上只安排有一次习作课(共两课时),我认为远远不够,就给自己再增加一倍的写作课时数,让学生加大练习量。我尽量不把写作任务布置为家庭作业,为的是不加重孩子的课业负担,况且小学生自制能力弱,离开了老师的监控保证作业质量。把写作练习放在学校,教师统一指导,学生专心写作,教室内形成学习的场,达成一定的氛围,就会形成写作练习的高效。

口语训练课:语文教学向来重读写,轻听说。虽然教材上安排有口语交际课,但是教学一线常有此类现象:口语交际课往往被其他学习任务侵占或挤掉。我用硬性的安排强迫自己给口语交际课留出位置,训练学生说大段大段连贯而条理的话。口语训练课上,我们还常常搞演讲比赛、故事会、辩论赛。很多人说我们们的孩子口语能力强,我班学生多次担任市里朗诵活动的领诵、主持,且多次在演讲比赛中获奖。

“五种课型”简约易行,它让我完成了一个语文教师的本分,把自己的教学紧紧定位于“语”和“文”,始终不偏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个航道。近些年来,我承担着大量的教师培训任务,还经常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教研活动和会议,相比较起来少有时间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但是,我们班的语文学习成绩和各种语文素养并不落后。今后,在语文教学的航道上,我会不为那些绚丽的“非语文元素”所动,仅仅抓住学生语文学习的本质不放,让语文教学“简约,但不简单”,让学生收获实实在在的语文素养。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