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教师。自从有了儿子以后,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我没少看,但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和儿子一起成长》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曾荣获“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的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博士杨文老师。她的儿子夏杨,2002年在山东省实验中学读高三时去了英国一所中学,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以各科全优的好成绩被世界六家知名大学同时录取;2007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开始在英国剑桥大学读博士……。
我对杨文老师很崇敬和佩服,她的教子理念和方法深深的影响和吸引着我,引领着我去探寻一种爱的教育……
“随机教育”是杨文老师教育儿子的核心理念。她对儿子具体做什么不在乎,而是看重他做这件事情的过程当中和之后,是不是能够沉淀下让他终生受益的品质。我也是这样认为,很多有益的经历,都会成为一个人一生难得的财富。
今年四月份,儿子昊昊开始学跳街舞。刚开始练基本功的时候他感觉到很轻松,可没有上几节课,老师就让他跟在学了一两年街舞、有着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同学后面练习速度和耐力。我当时心里想:这能行吗?儿子肯定受不了。可是,老师硬把他推上了“战场”。
舞蹈老师要求一分钟做50个仰卧起座、50个俯卧撑。当昊昊做到20个的时候就渐渐落在了后面,我望着汗流满面的儿子,真是心疼!但我又想起了杨文老师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经过做某件事情的过程之后,所沉淀下来的使人终生受益的品质。只有让孩子小就经历,明白生活有顺境也有逆境,通向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但只要坚持,总会取得成功。是啊,这个时候我该给孩子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才对,所以我对儿子说:“儿子,没关第,再试一次,妈妈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在我的引导下,儿子变得更加努力、更加自信。在第二节上课练习体能的时候,儿子已经赶上了那些学了两年街舞的孩子们。在后来练习倒立、头定的时候,儿子的头磕在地上“咚咚”响,两只手撑在地上都磨破了......可他咬着牙坚持着!我能感觉到儿子的头肯定是眩晕的、木木的,但他心中有一种韧性,让他不能停下来,那就是“我一定要成功”!
说真心话,看到儿子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为了练习头定,头顶上都磨出茧子来了......那一段日子,真是流汗也流血地训练啊!我也不想让儿子去经历磨难,我也希望他以后的人生路上充满笑脸和鲜花,但生活是无情的,每个人的人生路上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苦难,没有经历过挫折和困难的人,根本品味不到成功的喜悦。
儿子进步得很快,三个月后,他和那些老学员一起上台演出了。老师和同学都很佩服他,问他为什么学得那么快?跳得那么好?儿子说是受了妈妈的鼓舞,是坚持、不怕吃苦的信念让他到练到了极限!儿子学跳街舞的这段经历,让我终生难忘!也让他终生受益!引用杨文老师的一段话“在我做母亲之后,我所看重的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他在生活中所经历的各个过程带给他的综合素质,这种素质应该是他在生活体验中,烙印在灵魂深处的,是支撑着他战胜困难走向人生更高平台的基础和源泉”。
杨文老师说“以孩子为主体,陪伴孩子快乐成长,这是我在孩子亲情教育中掌握的一个原则”;“正因为有那一段我对夏杨的陪伴,所以到他以后上中学,尽管他学习忙,我工作也忙,陪他的时间也少,但我跟孩子之间,那种默契的亲情和理解已经根深蒂固”。这些话让我震撼,我明白了亲情教育是很关键的,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伴他成长!可是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金钱物质,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精力,我身边就有这样的父母。我有一位朋友,她和丈夫都是单位里的重要负责人,两人都是事业型的,平时工作很忙。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奶奶带的比较多。这个孩子的习惯养得很不好,平时在学校也是爱惹事的那种,在家表现得虽然对妈妈很依恋,但又不听妈妈的话,写作业的时候总是写着玩着。小学三年级了,晚上作业总是写到十一点多。朋友拿他没办法,哄也不行,打也不行,孩子的父亲也总是忙工作,很少时间和孩子交流。偶尔在一起,也就是问一下孩子的考试成绩或带他到外面吃一顿饭,再不然就是孩子淘气的时候打一顿。每到节假日,朋友带儿子来我家玩,并希望我给孩子做做“思想工作”,让儿子向昊昊学习学习。我告诉她,孩子的现状和当父母的教养态有关。做妈妈的应该自我反思一下。从表面上看孩子是一直没有爸爸妈妈分开,但由于两口子工作都忙,每天早出晚归,孩子从早到晚全是和奶奶在一起,孩子住在自已家里,却如同一个“寄养儿童”一样缺少和父母相处的机会。这种情况下,孩子没有问题才怪呢,朋友对我提出的观点很不赞成,她说我工作那么忙,哪 有时间陪他?并说自己小时候父母也是这样对她的,现在长大了不也挺好的吗?
我语重心长地告诉她,家长在孩子幼年时期多陪伴、多付出一些辛苦,往往有四两拔千斤的功效。这个时候的陪伴和付出,是天下最划算的“投资”。如果在一个孩子的幼年时期不把教育当回事,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出去,到孩子长大了,不知道会给你添多少麻烦,你自己也要比现在不知痛苦多少倍。因为任何不良的成长过程都会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痕迹,朋友的儿子就是他们夫妻两个陪的太少了,孩子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他依恋妈妈,但又不听妈妈的话,写作业慢等,都 是想引起父母对他的关注,孩子其实很可怜。我最后建议朋友,如果她的工作使自己太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的话,那么就换一个工作吧。因为现在必须要用很多的时间精力来弥补和修复以前他们对孩子的那种态度。如果再等几年,孩子都长大了,就再也没有机会改善了!朋友听完我的话,情绪明显更低落了,她说没想到养孩子这么难!看着我家昊昊学习成绩好、又懂事,觉得我这个当妈妈的很轻松,也很成功,真让人羡慕!其实,我教育的观点是:孩子必须得自己带。因为在孩子幼年的情感需求上,没有人可以取代他父母的位置;当孩子长大成人后,毕生处世乐观还是悲观、待人热情还是冷漠、为人多信还是多疑,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他们十岁之前,主要负责照看他们的人的态度。杨文老师也说一直相信亲情教育很关键,各种好习惯的培养,都是在以亲情关键为前提的条件下养成的。就是在孩子的学龄前,尤其是在孩子三岁以前,父母如果与孩子之间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其他教育也难以实施。现在很多像朋友那样的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孩子是何等的怠慢。有的是一心扑到事业上;有的忙于喝酒应酬;有的整天觉醒于麻将桌上……他们不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教育需求。当孩子长大了,有了这样、那样的坏毛病、坏习惯时就对自己的孩子连连感叹: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个不成器的东西......书中有一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每个人的今天都是他过去积累的结果”!这句话是杨文老师对自己人生路最好的总结。她用时间、精力、汗水、耐心、智慧......培养出了一个开朗善良、兴趣广泛的剑桥博士,我从杨文老师的成功里看到了一个真理:一个优秀的孩子,一个成功的孩子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自从我成为母亲的那一天起,教育孩子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想掌握好这门科学,得需要知识、耐心和无私的爱。我很清楚,自己并没有足够的学识和耐心。正当我迷茫的时候,是杨文老师的思想给了我教育目标的启示,也提供了一些培养孩子优良品德的基本把路径,借鉴着杨文老师的教子之路,我和儿子一起在成长......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们的心智,净化人们的心灵。读完《和儿子一起成长》这本书,我收获很多: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与家庭中的父亲母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也是家长要不断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最后借用书中的一段话:我爱儿子,但不化作春泥,而是希望和他一起成长;我爱儿子,不光是燃烧蜡烛,而是希望照亮他前程的同时,让自己的生命之光更加炫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