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弟子规》教会我们做人做事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5-16 15:16:20 作者: rapoo

《弟子规》教会我们做人做事

——通识培训讲座稿之一

撰稿及主讲:玉蝴蝶

一、为什么要读《弟子规》

《弟子规》介绍

ppt出示:

作者:《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命名为《弟子规》。

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被人尊称为李夫子。他的著作有《弟子规》、《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等。 因撰写《弟子规》,去世后他的牌位被供奉在绛州先贤祠。

  内容:《弟子规》流传甚广,成为清代至民国年间通用的儿童启蒙读物。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纲要。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分为七个部分,即:

ppt出示:

第一章:入则孝(7段,168字):孝道

第二章:出则悌(6段,132字):处世礼仪

第三章:谨(9段,204字):做人做事要严谨

第四章:信(8段,180字):诚信为本

第五章:泛爱众(8段,180字):博爱

第六章:亲仁(2段,48字):亲近贤能

第七章:余力学文(6段,144字):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落实推广《弟子规》的意义:

大家都知道要导正社会人心、解决社会问题,必须从教育着手;而教育应该从哪里著手呢?从儿童扎根深化教育教学做起-所谓童蒙养正,首推《弟子规》。国内外已有许多幼儿园、小学将此《弟子规》列为课程之一,颇受好评。因为儿童诵读此类经典有助于脑部的发育,扩增脑容量,增强记忆力,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及方法。不光如此,现在就连许多成年人也迷上了诵读《弟子规》。因为其内容会帮助人们建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等好处。

《弟子规》是做人的根本指导,是当今净化社会人心的良药,是启迪我们心灵的钥匙,也与当前我国所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十分应机。因此,学习、力行《弟子规》,是做好人的根本、是家庭和睦的根本、是企业社团兴旺的根本、是社会和谐的根本、是世界和平的根本!

和谐社会,从我做起;和谐校园,从力行《弟子规》开始!

二、《弟子规》教会我们做人做事

1、 珍惜时间就是延长生命

ppt出示:(《弟子规》第三章的第一句就是: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这句话的意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小小少年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ppt出示:(温公警枕的故事)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死后被追封为“温公”,所以后来人们也叫他司马温公。他从小聪明过人,被誉为神童,但他从不骄傲,学习十分勤奋。司马光奉旨编写《资治通鉴》,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贪睡。他枕着这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一动弹,“警枕”就会翻滚,于是立刻坐起来,继续发奋著述。就这样,他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完成了《资治通鉴》这部三百多万字的巨著,为后人做出巨大贡献。一生精力,一生心血,记载着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上起战国、下止五代,历代兴亡,善可为法,恶可为鉴,可为后代皇帝治国平天下广泛应用。

司马光如此勤奋好学,从而使得他学识渊博,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温公警枕”的故事也成为后人永远学习的榜样。

ppt出示:(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我国著名的文学巨匠鲁迅,是大家所熟悉的。他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大家可曾记得他在书桌上刻下的那个“早”字?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ppt出示:(爱迪生珍惜时间的故事)

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就有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ppt出示:(名人对时间的认识)

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他说: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

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

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

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在世界上我们只活一次,所以应该爱惜光阴。必须过真实的生活,过有价值的生活。——巴甫洛夫

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 ——达尔文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ppt出示:《明日歌》  

清代 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ppt出示:《今日歌》

明代 文嘉

今日复今日,今则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是啊,如果我们学会节约时间,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天道酬勤!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让自己的人生活得充实美满!

过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如何读书最有效呢?

2、学习是永远的时尚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解说: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先读完读通这一段,再去读下一段。遇到滞塞难通的地方,要专心研究,所谓书读千遍,其义自现。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向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读书要读圣贤书,要读经典名著。读书时心态要平和,循序渐进。长此以往,一定会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Ppt出示:插入名人读书小故事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那么作为传到授业解惑的教师,在读书时应该怎么做呢?

ppt出示:

教师的阅读应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读书

作为教师,我们日常工作繁忙,可以有许多理由放弃读书。但是,职业又要求我们不断增加知识储量,所以教师必须学会见缝插针,挤出时间,随时拿起书本,坚持读书。要制定读书计划,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阅读。

(2)不动笔墨不读书

阅读时,可以及时在书上勾画、批注,可以抄录书中感悟最深的句子;还可以抽时间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或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悟等,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全营养阅读

一个人要想健康成长,必须吸收全面的营养,否则就会营养不良,身体会出现各种不好的状况。读书亦是如此。长期单纯地阅读一种书籍,必然会影响自己素质的全面提升。我们教师阅读的内容要全面,专业成长的,文学大家的,少年儿童的,科普知识的,国学经典的,都要广泛涉猎。不同类别的书籍就像钙铁锌西和维生素一样,能多角度、多元化地满足我们的精神内需,促进我们的迅速提升。

3、不计得失,学会谦让

ppt出示: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把财物看得轻淡一些,互相之间怎么产生怨恨呢?说话时注意忍让和措辞,愤恨自然会消除。)

孔融让梨的小故事是大家熟悉的,它向我们传递着谦让的信息。谦让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养。

ppt出示: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家人阅罢,交口称赞张英的旷达态度,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宽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至今传为美谈。

ppt出示:(高尔基和儿子的故事:)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个儿还没有撅头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假期很快过去了,他跟妈妈告别了爸爸,回去了。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信里说:“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ppt出示:小故事

穷人问佛:我为什么这样穷?佛说,你没有学会给予。穷人说,我一无所有,如何给予?佛说,一个人即使一无所有,也可以给予别人7样东西:颜施,即微笑给予;言施,多说鼓励赞美的话;心施,敞开心扉,对人和蔼;眼施,善意的关注和友好;身施,用行动帮助别人;座施,即谦让座位;房施,有容人之心。

现场互动:读过这个小故事,大家一定有话要说吧!

是啊,即使我们在座的都是穷人,也能轻易做到这七点。有一则公益广告,除了人们拥挤在公共汽车门前,始终是画外音,一男一女为了自己能先挤上公共汽车而与对方大吵起来,一位老者则平心静气地劝告两位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

大凡世间万事,无不是争则不足,而让则有余。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付出比索取更能体现自我的价值。《圣经》里说,“施比受更为有福。”所以爱是需要付出的,真正的爱是要为别人的好处付上自己的代价,如时间、金钱、个人的参与等等。对人好不求回报,恭敬人不带别意,一切都只因为爱。不要那么在乎自己的得失,多想想能给予他人什么。

(插入互动环节)

去年,我去名胜风景区乌镇旅游时,发现当地的修真观的正门口有这样一副对联:

ppt出示(或板书在小黑板上):图片显示也可

上联是:人有千算;下联是:天则一算。

而且上联的“算”字是个错字(上面和中间笔画都对,下面却是个“大”字),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大家思考一下。

(无论你怎么算计,都不一定能让所有事情按你的意志去发展,毕竟有这样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在财物上做到难得糊涂,用感恩的心去面对未来,快乐生活,就可以了。)

(未完待续)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