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掌心里的兜兜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5-18 14:51:37 作者: rapoo

掌心里的兜兜掌心里的兜兜作文 昨日给兜兜洗澡,站在卫生间的大镜子前面,兜爸一只手架着兜兜的胳膊,一只手托着她的两只小脚,小家伙看见镜子里的自己,乐的又蹦又跳合不拢嘴,兜爸说:"兜妈,快看呀,掌心里的兜兜高兴的呀!"我侧脸看去,不觉心生感慨,孩子呀,都是父母掌心里的宝! 时间过得既慢又快,转眼,兜兜都已经八个多月了,回想过去种种,仍觉历历在目。兜兜早产月余,35周加3天,小家伙就着急忙慌的降临到这个世界,这让我们都有点措手不及。不满36周的婴儿在医学上被称为不足月早产儿,出生后就得被放进保温箱观察治疗,兜兜也不例外。 第一次看见兜兜的脸是在她出生后的第三天,医院规定的探视日。那天探视的家长很多,需要排队叫号,12月份的天气,气温很低,还有风,在一个医院朋友的帮助下,我们拿到了探视第一号。兜爸早早的去等候,并叮嘱我听他的电话再去,由于住院部离新生儿监护室还有一段距离,需要穿过院子到另外一栋楼里,等我接到兜爸的电话赶到后,兜兜已经被护士抱出来又抱了进去,正在担心探视要泡汤的时候兜爸又给护士说了说情,兜兜被第二次抱了出来。定眼看去,只见她小小的身躯被一条薄薄的蓝色包被包裹着,出生体重只有5斤的她,去去水膘,此刻估计已不足5斤,头似乎只有大人的拳头大小,皮肤红红的,头顶的头发被剃掉了一大片,输液留下的於青清晰可见,额头上布满了皱纹,眼睛似睁非睁,看上去像个可怜的小老头。没等我再仔细打量,兜兜就被护士抱了回去,与兜兜的第一次“会晤”就这样匆匆结束。 回来的路上,穿过医院的走廊,耳边不时传来其他病房的婴儿哭声,忍不住透过门缝往里看,里面宝宝躺在妈妈身边的温馨景象不禁让我心生酸楚,可怜的兜兜呀,刚出生就不能和妈妈在一起,除了要挨针,还要被折腾来折腾去做各种检查,哭了闹了,打针疼了,估计都不会有人理会,这个小可怜呀,一出生就要受那么多罪,最可怕的是这样的日子具体什么时候结束还是未知,还要看她的身体情况再定,一想到这些,我心里的那个纠结呀,酸楚呀,愧疚呀,真是五味杂陈,一涌而出,尤其到了晚上,病房里只剩下我和月嫂两个,整个人呀,除了刀口的疼痛就是心里的疼痛...... 第四天,要出院了,办好出院手续的那一刻,感觉忧比喜多,因为兜兜还要独自一人在医院呆上至少十天。收拾好东西走出病房楼,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浏览了其他病房母女(子)和谐的场景,那一刻,心情比脚步还沉重。虽然不舍,汽车还是驶出了医院的大门,从立交桥下调头回来再次经过医院的时候,兜爸的一句话彻底掘开了我心里的防线,兜爸说:“哎!把俺兜自己扔这儿了”,于是情绪再也无法控制,眼泪汹涌而出...... 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熬到了兜兜出院的日子,出生14天之后,兜兜第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家。这是我第二次看兜兜的脸,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月,但她看起来依然那么瘦小。月嫂把她抱进卧室,拆开包裹的被褥检查孩子的身体情况,映入我眼帘的那小小的身躯呀,怎一个瘦字了得,胳膊和腿就像四根棒,就连小屁股都瘦的尖尖的,趴在床上的时候,背上的脊骨都清晰可见,睁开眼睛,额头就会立刻出现几条深深的皱纹,圆鼓鼓的小肚子加上生理性弯曲还未消失的四肢,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大青蛙,看的我那个心酸呀!尤其是摘掉她帽子的那一刻,我这颗当妈的心呀,又一次被深深的触痛了,只见她小小的脑袋上,被剃掉头发的那块儿,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针眼,几块淤青还隐约可见,可怜的小人儿呀,睡梦中还在脑袋一晃一晃的抽泣呢!肯定在委屈,为什么一从妈妈肚子里出来就要每天挨打针。 转眼,八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兜兜已从当初的5斤长到了16斤多,这一路走来,对于我这个完全没有育儿经验又基本无从借鉴的人来说,真可谓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比起一般孩子,兜兜相对比较难喂,从小就吃的少,嗓子眼儿细,胃口又浅,稍不注意就会连本带利全部吐光,脾气还大,一哭起来就收拾不住,不哭出痱子,哭起湿疹,哭到嘴唇发紫喉咙沙哑,是坚决不肯罢休的,遇到这种情况,连我这个当妈的也是六神无主,手足无措。看看又泼辣又皮实的多多妹妹,再听听小区里其他同龄的孩子今天这个会吃面条了,明天那个能喝米饭了,相形之下,兜兜就越发显得难弄,六七个月了,米粉稍微调稠一点就会反胃,更别说其他粗糙一点的食物了,看的我是又着急又无奈。为此,我常常会为她多吃一口饭而兴奋,又每每为喂吐她的最后一口而懊恼。 考虑到她早产又体重低,我又母乳不足,抵抗力肯定不及正常的孩子,所以生活中就相对比较注意,希望能将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对于我这种过于谨慎的喂养方式,身边的人有时也会颇有微辞,兜兜也被冠以“金贵妮”“纯女孩”“kou妮子”等称号,有时被大家说的,我也想试图放任一下,也锻炼一下她,想让她像别的孩子一样皮实,可是一想到她生病时的难受样,眼前又总浮现出她刚出院时脑袋上的针眼和睡梦中的抽泣,我便又会心软,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算了,天下没有一样的孩子,只有一样的父母,同样都把孩子放到掌心里,之所以表现各异,全因情况不同,尽力而为,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吧!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