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尝试,相信自己
——《桂林山水》授课前后
(准备阶段)几天的紧张不安,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开学初,学校就安排了紧张的赛课活动,得到通知,就赶紧选择课文,却发现好多课文以前根本就没见过,才猛然醒悟,教材两年前就已经改编过了。将前两个单元的课文认真看了一遍,又经过思考、筛选,才确定讲《桂林山水》。
说实话,这篇课文我犹豫了很久,我不敢去尝试讲这一课。大家都很熟悉这篇课文,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的写景的好文章,名篇总是给人太大的压力。但最终我还是想试一下,试一下才能知道自己的失误在哪里,才能知道备课中哪一方面考虑不够周到。
课确定下来就开始在头脑中列一下授课环节:首先是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怎样导入,怎样教学生字词,怎样指导朗读等等。我认为朴实、扎实的语文课堂才是最有效的课堂吧,教学设计写了一遍又一遍,改了一次又一次,总是有太多的不尽人意。讲课前一天晚上,又将整节课的过程在心里过了好几遍,掐着时间想着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假设着课堂上会生成什么意向不到的事……
(讲课中)生字的教学,我选了两个容易出错的,让学生跟着电脑书写(因为白板上写字很不清楚,又把握不好书写结构,我的范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我在电脑上操作生字的书写,希望孩子们能够看得清楚。)但学生写过以后,我没有展示,当时的想法是中高年级的生字需要不需要展示?如果展示只是一个环节,只是一个过程,那不展示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当然,这个环节每个老师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词语的理解,我让学生通过看到这个词头脑里会出现什么画面来用不同的语气读,选择了两个例子:波澜壮阔、水平如镜。但却忽视了对描写桂林山的词语的理解,这是最大的失误。
因为第一课时就是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我一直让学生读重点句子。虽然有个别同学读得不怎么样,但我还是鼓励了他们,也许这样才会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吧!当时我是这样想的!
最后,我用一段桂林山水视频,伴着自己深情的叙述(也就是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文字)结束了这节课。
(讲课后)课后,老师们指出了很多优点,但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桂林山的词语没有让学生理解,指导朗读还不是太到位,读的形式也有点单调。谢校长说,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用诗的形式展现出来,它就是优美的诗歌,如果让男女生分开读、接读,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像读诗一样的读,肯定能读出更多不一样的韵味来。
(讲过课已经两周了,当时的感受现在好像已经找不到了,但还是写下了这段文字,希望自己能再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