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舞台 大精彩
------第二届书香文化艺术节有感
六一前夕,我校第二届书香文化艺术节拉开了帷幕。活动分静态展示和动态展示两个部分。和第一届相比,这次的活动更加丰富,主体性更鲜明,学生的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最主要的是发挥了学生的独立能动性。从书写、绘画到教室黑板的布置、节目的编排、演出,都充分展现了学生自主的特性。
走进四年级的教学楼,您仿佛走进了书画的海洋,一幅幅作品经过精心装裱是那么精致,如同大师的手笔,绘画充满了童真童趣,书法遒劲有力。在布置作品时,我们组群策群力,人人建言献策,尤其是美术和书法老师,拿出了看家本领,全力打造学校特色,使整个教学楼充满了浓浓的文化味。
静态展示精彩,动态的表演更是锦上添花。
本学期我们诵读和践行了国学经典--------《弟子规》,这次的动态展示也是以此为重点,学生不仅要把经典熟记于心,而且要通过演真正明白其中的内涵,落实到平时的言行当中,作为行为规范的方向标。
最令我骄傲的是,当我告诉孩子们要表演《弟子规》时,他们的热情是高涨的,各小组马不停蹄的开始了准备。因为已经背会了内容,所以很快有了自己的想法,短短一周,节目就大致出炉了。为了避免冲突和节目的单一,我提醒他们要相互通通气,互相咨询讯一下对方的节目,尽量形式多样。光有内容还不够,还要精益求精,还必须经过全班同学的淘汰和筛选。所以,我们又专门抽时间进行了过关。经过筛选:郜正文组的《入则孝》篇,李佳乐组的《饮酒醉》篇,赵紫辰组的《冠必正》篇,李文卓、吴雅敏的配乐诵读以及吴晨组的《兄道友》篇,都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掌声。尤其是吴晨组的几个男子汉《弟子规》配上学校的自编武术操别具一格,新颖独特,得到了大家的喜欢。同学们还根据大家的表演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因为还要融合漂流图书和欢庆六一的内容,我又建议爱表演的几个孩子再排一个《人鸦》的课本剧,有特殊才艺的也可以给大家助兴。最后,笛子、葫芦丝、小提琴演奏者纷纷报名。从孩子们的主动性中我看到了他们喜欢这样的形式,更喜欢自己创作“丰衣足食。”
选拔过节目后,孩子们就开始了紧张的排练。她们的努力我是看在眼里的:课间、放学,都可以看见她们努力的身影,一遍遍的重复动作,一遍遍的对台词,尤其是表演舞蹈的孩子,在水泥地上同一个动作,反复练习,直至做好,让我看得都心疼了,可孩子们没有一个喊苦叫累的。学生在日记里这样写:
“盼啊,盼,我们终于盼来了登台表演的日子。”
“第一个上场的就是我们的节目。表演时我好想笑,但另一个声音告诉我:辛苦练了好长时间,千万不能搞砸了!于是,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了想笑的欲望。我紧张又激动地走向舞台……”
小小的教室舞台,展示着一出又出精彩的表演:范德鑫歪戴皇帝帽,四仰八叉地坐着批改奏折,看到他这副摸样,全班同学都笑翻了。他身旁的宫女随即提醒他:皇上,要冠必正、坐姿要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一番劝告,“皇上”恢复了正确的姿势,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最令大家感兴趣的是闫一凡、孙浩天、夏玉琦表演的课本剧《人鸦》。讲的是一只乌鸦和一个男孩交换身体后发生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变成人之后的瑞夏德哭丧着脸写着各种各样的作业,就这也不得安生:你这作业怎么写的?这么乱,错这么多!怎么考这么少的分,你咋学的习?母亲一顿怒吼。太真实了!孩子们演的就是生活中个别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作为成人我们是不是该反思?
这次演出在经典的诵读中结束了,孩子们的表演虽然稚嫩,还没有舞台经验,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创作、排练、演出的过程我想会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也是他们最难忘的一次记忆。
“这是我过的最与众不同的六一节,我盼着明年的六一活动更独特、新颖。”
这是孩子们的心声!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