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孩子——制作数字卡片
在学前班的第一次家长会上,数学老师就让家长给孩子出10以内的数学算式。格式是这样的,如:1+1,只有算式没有答案,每天学习完每一个数后,让孩子拿卡片练习,练习分成和加减法。在读的时候让孩子读一加一等二,把算式和答案一起说出来。在学习7以前的算式时,都是我裁纸、写算式,孩子仅是一个学习者。
前两天,孩子学到8的组成了,可我还没有做8的算式卡,没办法,只好现场给做。拿纸、裁纸、准备写算式。天天在一旁说,“妈妈,我也想写!”我想了想说,“那好吧,但是需要我们先把纸裁好,才能写!”“好吧,那我裁吧!”天天好像还没拿过小刀裁过纸,这恰好是一个学习机会。
叠纸:
裁纸前需要先叠纸。我拿出图画本的纸,横折一下竖折一下,分成四个小长方形。这看似简单的事情,孩子学了好长时间才学会折了。
裁纸
裁的时候,需要小刀在折痕纸之间划过。天天在划的时候,不是朝上斜就是朝下,我还担心划住手。在几次的练习后,终于裁出来的纸还算能用。
写算式
万事俱备,只欠写算式了。天天习惯在本子上写字,在卡片上写字也是那么小。看来制作算式卡对一个不满六岁的孩子来说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哟。我拿起我以前给天天写的算式,“天天,你看看哪张漂亮?为什么呢?”,天天看了看两张卡片,说:“妈妈写的大,我写的太小了,像小蚂蚁一样!”天天边说边用小手比划着。“哈哈,‘小蚂蚁’,倒是有点夸张。我们在写字的时候,要根据纸的大小或格子的大小来确定我们写的字的大小。来,我们再试试!”在孩子的努力下,第一张算式7+1歪歪扭扭诞生了。
找规律写算式
写算式的格式会了,但是如何写,也需要指导孩子。在写了两张7+1,6+2后,天天问:“妈妈,又该写什么了?”我把两张算式卡上现放着,“来我们来观察一下,我们现在是要写8的组成,已经写了两个,7+1等于8,6+2等于8,再认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孩子看了看也没看出来,“你看,7--6,1--2——”,“我知道了,妈妈!下一个算式应该是5+3,因为5+3也等于8!”“天天的眼睛真亮,小脑袋也很灵哟!”受到鼓励的天天很快就写完了5+3,4+4,3+5,2+6,1+7,“天天越写越好了。收拾好东西,减法算式我们明天再写吧!”我转身正欲离去,天天叫住了我,“妈妈,还有一个呢,0+8也等于8呀!”我还真的没想到这个算式,我蹲下来,高兴地在天天的小脸上亲了一下说,“天天真棒,妈妈还没想到这个算式呢!”
我很高兴因为我的及时放权,才使孩子有这样的体会与收获,这在无形中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我想在以后的生活中,大人还要多放手、给孩子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这样孩子才能多动手,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当然了,在孩子“添乱”的过程中,家长也要多一些宽容,多一份理解!